当前位置:首页

杨进军: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岭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杨进军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汀坪乡大水村村医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穿梭于山间村落,用医者仁心,构筑抵御疾病的健康防线。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汀坪乡大水村村医杨进军是他们中的一员。一探脉,一张方,一剂药,一段嘱咐,守护着村民们的岁岁平安。
  2024年10月30日一早,大雾迷茫,汽车沿着山路盘旋,在高峰和深谷间穿插,载着记者来到大水村卫生室。
  卫生室宽敞明亮,药品陈列柜、输液床、观察室一应俱全。一大早,杨进军在这里开堂坐诊。“我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大水村邻近广西桂林龙胜县,他们找我开中药,效果好就传开了,广西那边找我的乡亲就慢慢变多。有一些行动不便的病人,我也去那边出诊。”杨进军笑着说。
  2012年以前,大水村没有卫生室,看病要走二十几公里山路到汀坪乡中心卫生院。村民经常是小病拖,大病扛,直到拖不下去才去看病。2012年3月,在汀坪乡中心卫生院工作的杨进军回到大水村,开设卫生室,当起了村医。“我是学医的,我知道越是医疗建设空白的地方越是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杨进军的家就在五公里外的山腰上,是一座传统吊脚楼。放眼望去,山水相遇,碧绿如翠的河流,起伏隐显、罗列交互的山脉,以及山间飘荡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风景画。
  对杨进军而言,村医的故事不是一首抒情的田园诗,是铭刻着艰辛和奋斗的答卷。看病随访、公共卫生服务、心理疏导……山高路远,杨进军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家和卫生室之间,飞驰着奔赴那些行动不便患者的家中,行进在蜿蜒陡峭的山路、湿滑泥泞的小径。
  几年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村民突然昏迷不醒。杨进军骑着摩托车赶往病人家时,由于山路结冰,在一个转弯处不慎摔在路边的沟里,摩托车摔坏了,自己也浑身是伤。他咬着牙从沟里爬起来,一瘸一拐向病人家里走去,最终成功救治了那位村民。回到家时,已是半夜两点多。
  村民们求医不便,杨进军和他的卫生室就是他们的依靠。儿子想劝他多多休息,“爸,您太辛苦了,我心疼。”他却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安慰:“我不辛苦,我为人民服务。”在行医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杨进军从未有过动摇。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杨进军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在参加代表集体活动时,他向其他代表请教,开拓乡村致富新思路。他问“全国种粮大户”阳岳球代表,“怎么种田能赚钱?”问“油菜大王”沈昌健代表,“油菜怎样才能种得好?”
  通过一番交流,杨进军充满信心,“要用有限的土地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未来我们也要试试‘水稻+龙虾+青蛙+鱼’的套种方式,最大化地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在大水村卫生室的桌案旁,摆放着一本《中国人大》杂志,在卷首语那页,杨进军工整地做了标记,“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促进代表反映的问题有效解决”……
  杨进军是大山深处的采药人,是坐堂问诊的行医者,也是代表人民履职建言的全国人大代表,他期待着乡村不再“看病难”、“行医难”。在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他带来了支持邵阳市建设中药材强市、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等建议。“人民健康是国家强盛的标志之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作为医务工作者及全国人大代表,我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履职尽责。”
2024年10月30日,杨进军代表(右)在卫生室为村民量血压。摄影/李娟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