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格西王姆:最美年华守护高原“夕阳红”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舒颖 见习记者 李欣宇
格西王姆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
“新的一年,‘从头’出发。”
2025年的第一天,位于2600米高原上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养护院里温情涌动:护理员们正仔细地为老人们将白发染黑,从调配染发剂到轻轻涂抹,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老人的关心关爱。看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全国人大代表、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更是感到由衷地高兴。
格西王姆是一位朝气蓬勃的“90后”,但她已在养护院坚守了近16年。“我是一个‘民政的娃娃’。”谈起踏入养老行业的初衷,格西王姆告诉记者,在她6岁时,一场泥石流让她失去了双亲;她和妹妹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长大的。
2009年,当得知刚成立不久的马尔康市敬老院(2024年更名为“马尔康市养护院”)招不到护理员时,格西王姆毅然放弃到周边景区当舞蹈演员的想法,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这一年,格西王姆刚刚18岁,开始学着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给他们喂饭、洗澡、洗衣服甚至处理大小便等。有一段时间,由于人手紧缺,格西王姆还当过保安、睡在门卫室,用她的话说就是“什么活儿缺人,我就干什么”。
并非没有想过放弃,但念头来得快,去得也快。日夜的照料和坚守,让格西王姆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熟练且从容。她还不断加强学习,认真摸索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并顺利考取了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
2019年,格西王姆成为马尔康市敬老院自成立后最年轻的院长。“不是当了院长就‘高高在上’,啥子都不用做。”格西王姆笑着说,“护工忙不过来,我要喂饭;有的老人只听我的话,所以我还会给他们洗澡。”她将自己十多年的一线护理经验,充分运用到敬老院的日常管理上:把所有护理流程制度化,将一天的时间表制成公告牌挂在老人住处的每一层大厅;推行严格的卫生标准,每天逐间巡视;手把手教护理员如何帮老人刷牙、洗澡、叠被子,“剩一颗牙也要刷!”
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加充实幸福,格西王姆想方设法安排一些“新鲜事儿”——她带着老人们一起穿藏服跳集体舞、拍短视频;找一些比较欢快的歌曲,为老人们编排简单的手指舞、健身操;组织老人们演舞台剧、过集体生日;举办趣味运动会,开设美术手工课……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保障工作,积极发展与完善养老事业和产业,我们养护院的发展也受益其中。”2024年,最让格西王姆高兴的两件事是,养护院搬进了集生活、健身、娱乐、医疗于一体的“新家”,并迎来了两位学养老护理专业的科班生,为护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也是格西王姆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二年。“大家选我当代表,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作为为数不多的来自养老护理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格西王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养老行业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包括提升偏远山区农村敬老院建设、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养老事业、提高农村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加大养老行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建设等。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走访调研,到州医保局、州人社局等开展了座谈,也广泛征求了当地群众的意见。”2025年1月,再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格西王姆表示,今年她打算围绕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金待遇提出建议。
“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格西王姆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过去16年,她把养护院里的老人们放在“心尖”上;展望未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用心履职助力托起更多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2024年12月31日,格西王姆代表(左)为当地老人送上新衣。(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