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帆:迎难而上 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维炜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张帆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部长
  这些年,每到入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部长张帆都会密切关注南方是否有冻雨天气,这源于他的一段非同寻常的工作经历。
  2008年1月,中国南方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摧毁了湖南、贵州等多地的电力系统,给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同年3月份,张帆从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入职国家电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研发直流融冰核心装备。“长期以来,这项核心装备技术一直紧紧攥在外国公司的手中,能够参与这项重大紧急的研发任务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张帆当时暗下决心,一定全力以赴攻克难关。
  考虑到南方冰冻灾害气候几年难遇,为了避免资源浪费,装置设计要兼具平极两用功能,平时对正常电网的功能,特殊气候变成融冰装置,极具挑战性。“加入研究项目之后,几乎每一天都是夜以继日的状态。”谈起研发过程,张帆回忆道,选材、调试、验证……整个人都沉浸其中,连吃饭睡觉做梦都在做试验。最终经过无数次的“闯关”,张帆与其他专家终于研发出国内首台500千伏直流融冰兼SVC装置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了不同导线类型、冰层厚度、环境温度、风速等条件下的高效融冰。该项目荣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一直奋战在能源电力行业科研一线,张帆深感这些年来,我国能源电力装备领域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电气装备技术实现了从依赖进口、跟跑到并领跑的跨越。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特)高压电网,在输电技术、电力装备等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已经完全摆脱了之前依靠国外装备的困境,特高压也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国家名片’。”张帆言谈话语间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以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和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张帆带领团队攻克突破多个“卡脖子”技术,推进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其所在企业已在高端电工材料与工艺、电气装备设计与仿真基础软件、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绿色与数字化升级等领域设立了9项攻关任务、26项基础科学问题,并系统谋划启动20多项短板补强任务。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张帆将工作中这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劲头带到履职中。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情况,2023年,张帆在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国家集合优势资源开展技术协同创新,攻克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加大对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推动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创新,抢占绿色能源发展竞争新优势。
  张帆的建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回应和跟进办理。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同志到上海面对面与张帆进行了交流,征求他对具体措施的意见建议。
  在多方推动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新型储能”。2025年1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着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调用水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这让张帆倍感振奋,他表示,相信随着国家的关注和重视,新型储能产业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我国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一个典型代表。
  “中国正再次迎来科学的春天。”张帆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他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抓紧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围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产品碳足迹与认证体系建设等提出议案建议,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张帆代表工作中。摄影/丁子哲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