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施文美:三年“职”一事
律回春渐,华章日新。
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在之江大地上,活跃着一批全国人大代表,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过去,他们“双岗建功”成绩如何?今年,他们将带来哪些民声期盼?让我们跟随在浙全国人大代表的脚步,倾听他们的履职故事。
2024年,CCTV2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栏目中,很多南浔人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土专家”施文美。她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从普通的一线女工,逐渐成长为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成为职业教育的关注者、推动者。
言为“职”声问发展

“技工院校学历证书尚未列入国民系列教育学历证书范围,影响了社会对技工院校的认可度。”“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信息尚未统一纳入学信网,导致无法提供相关学历证明。”……
今年正月未出,施文美就奔走在湖州各职业教育院校,走访家长、学生、教师,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就业中存在困难问题。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升级过程中,高技能人才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施文美用三年的履职实践,给出了她的思考。
202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时,她提交了有关全面推行“以技提薪”制度的建议,呼吁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2024年,她将关注点延伸到职业教育家庭观念上,推动社会转变“职业教育是无奈之选”的陈旧观念。今年,她带着“推进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等建议,着力破解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难点堵点。
“双岗建功”促融合
2024年,施文美有了一个新身份——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的校外导师。“这是我‘双岗建功’,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大步。”她说。
闭会期间,施文美发现当地不少企业面临熟练技工短缺的问题,而职校学生却存在求职难、入职难的困惑。在施文美看来,只有通过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双向奔赴”。
为此,施文美建议推进校企合作,统筹各地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体系,推动区域产业与专业高校紧密联系。同时,她率先建立工作室,组建研发团队,联合技能学校开展专项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施文美带领的80人研发团队中,已有20多人获得了技师及以上职称。“他们都来自职业院校,凭技能‘逆袭’,在行业里崭露头角。”施文美说。
亲身宣讲转观念

“职业教育是技能成才的重要途径,一技之长是立身之本……”2024年6月,在湖州市南浔区一场“家校协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活动中,施文美与学校及家长代表深入探讨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企业非常看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但许多家庭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施文美认为,破除偏见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身边的案例来说话,而她自己就是最生动的例子。闭会期间,施文美走进学校、走到家长和学生身边,传递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用自己的亲身故事开展宣讲活动12场次。
“这是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美好时代。不管什么岗位,只要不懈努力,都能成为行业的标杆!”这是施文美对自己工作和履职经历的总结感悟,也是对青年学生和广大技术人员的鼓舞鞭策。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