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博勋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工作、“八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等开展监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正风反腐不松劲不停步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6.8万件、处分62.8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万人……2024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一项项数据,折射惩治“微腐败”的新成效,让群众真切感到正风反腐加力度、清风正气在身边。
“蝇贪蚁腐”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危害党的执政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报告显示,2024年以来,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集中整治,以超常规举措依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直接查办督办重点案件2633件,直抓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2个全国性专项整治,协同有关部门抓好整治骗取套取社保基金等15件具体实事,派出8个督导组推动系统上下全面发力,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纠治。
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回应基层呼声,将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纳入监督重点,赴20个省区市开展调研、委托8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向国家监委转送问题清单和工作建议,为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有益参考。
促进公正司法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行政审判和行政检察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
2016年至2024年9月,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理一审行政案件242.1万件,办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84.1万件;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8件,发布行政审判指导性案例23件……行政审判工作报告显示,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支持依法行政,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为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019年至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47.9万件,是前五年的2.6倍;2024年1月至9月共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5.9万件,其中行政诉讼监督案件5万件、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1.4万件、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反向衔接案件9.5万件……行政检察工作报告显示,各级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行政检察职责,促进公正司法,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检察工作进入发展快车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两个报告的听取和审议工作,肖捷副委员长、郝明金副委员长率调研组先后赴陕西、河南等地开展调研。在对报告进行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表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行政审判、行政检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从2021年至2025年在全体公民中开展“八五”普法活动。决议确定了普法工作目标——使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八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如何?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赴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走访调研,多次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沟通座谈,并赴海南、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实地调研,委托天津、吉林、湖北、广东开展调研。
调研组看到,各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推进全民普法工作。突出重点内容,抓好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典等主要法律的学习宣传。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措并举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普治结合,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针对当前普法工作存在的认识有待提升、工作开展不平衡、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调研组从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