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道衡:瓜果飘香产业旺 乡村振兴“甜味浓”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 航
张道衡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州市润土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
“这辈子能扎根农村,带领乡亲们一起种田致富,是我最愿意干、最有成就感的事。”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润土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张道衡从2002年在常州市奔牛镇农科站的三间平房扎根算起,已经与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
种植面积少、产量不稳定,大家不认可种瓜工作,怎么办?为了优中选优,张道衡跑遍全国各地,精心挑选适合在常州种植的瓜果种子。看看大棚里的小番茄、检查正在生长的蔬菜苗、用手捏碎田埂上的土壤、指导农户栽培瓜苗……不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淋,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张道衡总是钻进大棚里,聆听土地的“声音”。
“技术是农业最大的红利,希望借助先进技术和理念,改进传统种植方式,让种田不再是靠天吃饭的苦差事,农户坐在家里也能把地种好。”2024年,一个漫长的高温季给张道衡带来了考验,“像西瓜、甜瓜这种季节性强的水果,如果碰到夏季高温,瓜果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能量增大,导致品质下降。我们就在思考:怎么能在高温环境下保证瓜果品质。我们与校企通力合作,搭建技术模型,成功摸索出了高温种瓜的方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用心栽培,土地带给农民的回报就越来越丰厚,大伙儿对种田的热情也就越来越高。”通过“合作社+核心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张道衡直接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致富,各类粮食果蔬的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成功繁育了近百个国内外优良瓜蔬品种。
“‘这西瓜真甜!’每每听到农民发自内心的赞叹,我心里更甜。”瓜果飘香之时,无需寻遍四海,一园之中,尽是甘甜。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流淌的汗水、数不清的伤口,在别人眼中,这是吃苦受累的工作;在张道衡眼里,这是土地深情的馈赠。“农业不只是浇水施肥。可以说,田间地头的所有生产过程都要我们亲力亲为。如果自己不亲手触摸,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和思考。”
与土地相伴,张道衡见证了周边农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传统农业的想法。到了安吉,看到了以‘千万工程’为笔触绘就的美丽乡村底色,我就琢磨,我们的瓜果种植同样需要新方向。”参加2024年第1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行走在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间,张道衡对乡村全面振兴有了新思考。
为此,他特意规划了10亩试验田,用于尝试培育新品种。“从一粒种子开始,给农民提供幼苗、培育、销售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让他们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就像‘千万工程’所示范的一样,农业种植也需要因地制宜。”
近年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紧贴行业分布、代表专长和群众需求,立足产业发展,采用“产业特色+专业代表”模式,设立专业代表联络点,定期收集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行走在藤架瓜蔓间,除了查看农作物长势,张道衡还经常在人大代表联络点倾听农民所想所盼,为农民讲解农业政策、传达全国人代会精神、调解邻里纠纷,积极发挥代表作用。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7年多来,围绕“三农”问题,张道衡相继提出了关于粮食、蔬菜与特色经济作物区域划定确认、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关于加大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投入等多项建议,并得到相关部门回复。2025年全国人代会越来越近,张道衡把目光聚焦在了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和保护种粮人积极性方面。春节临近,他一边继续埋头照护越冬的瓜果幼苗,一边又趁着乡亲们返乡之际,争分夺秒收集农民心声,用代表履职滋润这一方土地,让乡亲们展露笑颜。
张道衡代表与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直接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致富,成功繁育了近百个国内外优良瓜蔬品种。图为张道衡展示盆栽蔬菜幼苗。摄影/徐航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