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李龙倜:护佑生命让人民健康有“医”靠

来源: 湖北人大网  浏览字号:
  清晨七点半,十堰市太和医院住院部的走廊已是人流涌动。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副院长李龙倜快步穿过人群,白大褂的衣角微微扬起。经过一位拄拐杖的老人时,她停下脚步,俯身轻声道:“张阿姨,昨晚睡得踏实吗?今天康复训练我陪您做。”老人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连连点头。下一个患者身旁,李龙倜一边与其耐心互动,一边细心记录:睡眠质量、饮食摄入、情绪波动……密密麻麻的数据,正是她用专业和温情守护患者健康的见证。
  从“医病”到“医心”:让治疗充满温度
  “李院长,化疗太疼了,我不想活了!”肿瘤科患者老周曾绝食抗议。李龙倜带着护士每天抽空陪他聊天,手把手指导用药,细心记录治疗情况,将他的治疗记录整理成一本“康复日记”,并不时为他写下鼓励的话,画上可爱的笑脸。老周翻着日记,眼眶湿润:“你们让我觉得,活着还有人惦记。”
  “护佑生命,需要技术,更需要温度。”这种“治愈哲学”渗透在患者的每个治疗细节:护士站增设“心愿墙”,患者可写下焦虑与期盼;产科门诊开展移动课堂,讲解传授新生儿护理知识,让产妇及其家属为爱彩排;将枯燥的糖尿病饮食指南编成顺口溜,老人们听得拍手叫好。更令人触动的是“星星急救科普小分队”——这群有医生护士自编自演的急救情景剧,仅2024年就演出了200多场。“上次李大妈用海姆立克法救了噎住的孙子,她拉着我说:‘姑娘,你们演得比抖音管用多啦’”队员小宋满满的成就感。
  从生命倒计时到人生重新启航:360°护佑生命
  剖宫产后的张女士,本应沉浸在二胎诞生的喜悦中,却因术后感染坠入深渊,她的双肺在CT影像上几近“全白”,呼吸机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李龙倜站在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窗前,看着张女士的胸膛艰难起伏,仿佛听见了生命沙漏的倒计时。“她才30多岁,两个孩子不能没有妈妈!”李龙倜指尖微微收紧,暗暗为自己鼓劲。
  她当即召集团队,连夜制定全病程管理方案,360°全方位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最终决定采用人工心肺技术作为关键救治手段。机器启动的瞬间,嗡鸣声在病房回荡。在这场生死拉锯战中,医护人员从急救、护理到康复,织起了一张生命防护网,为张女士兜牢康复与希望:重症监护阶段,团队实时监测病人情况;转入普通病房后,定制术后营养支持、多样化镇痛等方案;出院休养期间,“e护到家”“ICU后护理门诊”等线上平台第一时间为其提供远程指导,持续帮助开展康复训练。如今,张女士早已康复出院,人生重新启航。
  “以前治病是‘各自为政’,现在我们要做全程护航的‘生命管家’。”李龙倜指着张女士的电子健康档案说。档案中,从急诊化验单到康复期血压记录,张女士就医期间每一次数据波动都被清晰标记、分析、反馈。从前碎片化的医疗行为,通过李龙倜团队的全病程管理,串联成一条完整的生命守护链。
  从病房到人民大会堂: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民有所呼,我必回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龙倜的战场不止在病房。在她看来,代表履职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将患者的呼声,转化为建言献策的墨痕。2024年全国两会上,她的代表建议掷地有声:破解生育率困局、推动《护士法》立法、构建公立医院友好型社会……每一项建议都紧扣民生脉搏、切中群众期盼。
  李龙倜的这些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并积极回复。2024年1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对关于制定护士法或制定执业护士法的议案进行了审议,建议抓紧调研论证,适时开展起草工作,条件成熟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这让李龙倜深感振奋:“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同向发力,一定能切实保障护士的权益,让更多患者享受有温度、有延续的护理服务。”

  2025年,李龙倜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推广全病程管理、推动健康服务下沉至社区、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无论多忙,她始终坚持每周临床查房。每每与患者双手紧握时,她传递的不仅是体温,更是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力量。“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朴素而温馨的医者箴言,贯穿了李龙倜的职业生涯,更是她作为人大代表的行动准则。她坚持用真心倾听民声,用行动守护健康。这不仅是一位医者对生命的深情守护,更是一位人大代表扎根基层、践行初心的真实写照。(王文琪)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