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临平:着力打造为民务实的“代表机关”

通讯员 林平仁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24期  浏览字号: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人大部署要求,以打造为民务实的“代表机关”为目标,创新方式、拓展内涵,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增进民生福祉,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全方位密切联系群众
  系统谋划、拓展载体、丰富形式,推动“两个联系”制度化、信息化、常态化,切实增强“代表机关”的人民属性。一是完善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制度,深化代表参与人大常委会工作机制,实现“三个全覆盖”(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联系基层代表全覆盖、各专工委走访联系专业代表小组代表全覆盖、区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重点工作全覆盖)。同时,推动人大核心业务和“一府两院”重要议题下沉,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会前带着常委会会议议题进代表联络站征求意见工作机制,统筹安排“局长·代表面对面”和国家机关常态化进站活动,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建议,确保常委会每项重点工作都能汇集代表的智慧。二是认真落实市人大部署,健全代表联络站三级阵地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搭建代表履职“综合体”和民意畅达“直通车”,进一步拓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三是推动人大数智平台与基层治理平台互联互通,构建意见征集、建言献策、跟踪落实的系统链。同时,加大“代表码”、“活动码”推广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固定+移动”等方式,实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民生“全天候”。全区41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编号赋码,让“有事码上说”、“码上解民忧”成为常态。
  全领域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关注民生改善,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人大工作的“民生温度”。一是聚焦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系统谋划,找准人大助推共富样板建设的切入点,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的决议》,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推动和决定支撑作用,号召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合力推进实施共富“十大行动”,助力形成“五美”(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生态美、治理美)新局面。同时,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基层治理提效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监督,不断助推提升共富成色,切实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二是依托“临理议事汇”协商议事载体,紧扣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人大代表、国家机关、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开展“家门口”协商议事,汇集民智、解决问题、凝聚共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体系保障代表履职
  深刻认识和把握人大代表的职责定位,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全周期服务保障工作要求,完善体系,强化管理,不断提升代表工作水平。一是高度重视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着力构建人大代表培训体系,开展科学化、常态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代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同时,健全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和教育管理体系,依托“基层履职全景窗”应用场景,推进代表履职“全程纪实”,规范代表履职行为、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增强代表履职成效。构建立体式宣传矩阵,讲好人大故事,展示代表风采,营造尊重代表、支持代表履职的浓厚氛围。二是坚持把办理代表意见建议作为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工作。按照“两个高质量”要求,健全完善《杭州市临平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引导人大代表围绕社会发展和民生关键,找准建言献策的“大方向”和“小切口”,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同时,聚焦建议办理,完善“三三一”面商机制——“三见面”:办前见面明确办理重点、办中见面吸纳代表意见、办后见面反馈办理结果;“三参与”:区(镇街)人大、承办单位、人大代表;“一进站”:进代表联络站听取群众意见。构建“清单交办、跟踪督办、销号结办”工作闭环,加大代表建议督办力度,压实工作责任,实现建议办理举措落地、承诺兑现、问题解决。三是大兴调研,激发代表履职动能。将调查研究工作作为基本功,完善“科学精准选题、深入调研破题、成果转化解题”工作机制,结合代表“双岗建功”主题活动,围绕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工作和重大民生,摸实情、找症结、提对策,力争调研在关键处、参谋在点子上、服务在大局中,推动代表立足本职、依法履职、实干担当,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