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嘉兴:唱响四字要诀 做深财经监督
通讯员 于 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新修改的监督法进一步丰富财政经济工作监督的内容,健全监督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这为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政治引领,唱响四字要诀,不断深化财政经济工作监督广度、力度和效度,为推动嘉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突出“效”字,深化预算审查监督。注重拓面提质,工作中建立健全“三全三真”预算审查监督模式。“三全”拓面重绩效。政府预算审查全口径,促使支出预算和政策更好体现和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部门预算审查全覆盖,推动市级76个部门214家预算单位强化绩效管理。重大投资项目审查全过程,率先实施项目卡片制,实现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画像式监督。“三真”提质增实效。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真落实,连续13年开展整改满意度测评,探索全市人大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四同联动,即思想认识同心、工作机制同建、重点内容同频、监督效能同升。促进开发区预决算真规范,2017年起将市属开发区预决算草案纳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范围。助推政府预算信息真公开,人代会前召开预算草案情况通报会,借力专家加强审查监督。
突出“准”字,优化经济工作监督。聚焦党委决策、发展所需、群众关切,锚定高质量发展,依法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在上新提质上精准发力。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作出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开展嘉兴临空经济、重大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专项审议和调研。与浙财大合作共建嘉兴人大财经监督研究中心,充实专家库智囊团,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法治护航上精准发力。推进科创金融地方立法工作,科创金融条例已经过一审。清单化、闭环制推进《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嘉兴落地落实,指导相关单位细化形成责任清单,签订贯彻实施责任书。在投资撬动上精准发力。形成“1+N+3”的项目审查监督模式,听取年度计划、逐个审查项目、从2012年起开展三年项目回头看,以“十看”为抓手把好审查关,即看:规划执行、功能定位、要素保障、时序进度、工程质量、项目绩效、程序规范、多方联动、民情民意、联网监督。
突出“实”字,强化国资管理监督。2018年起连续两次开展国资特定问题调查,让监督“长出牙齿”。直面问题敢亮剑。采取市区两级联动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规模、结构、使用、效益等深入开展自查核查督查,两次特定问题调查分别发现2600个和831个问题。督促整改重跟踪。建立问题清单、跟踪整改、整改问责三项机制,健全整改报告、整改督查、纪检监察审计联动三项制度。实行问题销号制度,进行满意度测评。已分别解决问题2500个、698个,解决率96%、84%。推动改革强监管。重视推动加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有力推动了全市国有资产统筹配置和提质增效。推动全市直接划转、委托管理、改制退出国有企业103家,盘活闲置房产27万平方米、闲置土地2495亩。
突出“联”字,催化监督提质增效。拓展运用浙江省人大财经工作“五个四”规则,全市联动开展监督质效提升年活动。线下联动监督。深入开展省人大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调专项试点,推动理念、内容、工作、力量、运用五方面贯通,打造点面结合、协同联动、一屏集成三个创新点,形成制度建设同向发力、机制运作协同作战、数智支撑用为导向、经验共享全域一体四项成果。线上联网监督。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联系点所在市,坚持实用管用好用会用理念,持续擦亮人大财经联网监督金名片。以实用为先,谋深新矩阵。迭代打造应用场景体系,实现全链条全闭环监督。以管用为本,强化主渠道。探索重大投资项目“云视察”跟踪监督,形成预警报告,分析形成预算审查热点词语,开展重点绩效评价监督。以好用为要,构建大格局。横向协同14个部门单位,集成资金、资产、资本、资源大数据,与基层单元实现多跨联动。以会用为基,答好民情卷。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参与财经监督,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渠道、履职动力得到有效提升。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