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舒 颖
“2016年至2024年9月,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理一审行政案件242.1万件,办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84.1万件。”
“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2016年以来一审行政案件年均增长5.3%。”
……
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报告的听取和审议工作,肖捷副委员长、郝明金副委员长率调研组先后赴陕西、河南开展调研。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在开展实地调研、跟班学习、委托调研等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在对报告进行分组审议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普遍认为,新时代行政审判工作在推动行政争议化解、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党和人民要求相比,与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此,与会人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进一步增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合力
行政审判一头连着行政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报告显示,人民法院将实质化解争议贯穿行政审判全过程,推动建立1966家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积极发挥司法在多元化解中的参与和指导作用,合力化解行政争议18.2万件。
对此,谭天星委员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合力做好诉前调解化解行政争议的工作。二是适时修改行政诉讼法,着力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三是开展行政诉讼积案集中化解活动,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大、久拖未决的案件。
“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关键在行政机关。”李宁委员结合调研情况分析指出,一些地方采取的“府院联动”,加强执法与司法、复议与审判工作有效衔接,共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强化诉源治理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个别行政机关主动性不够,配合不积极,多元化化解动力不足。建议政府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切实负起责任,把源头治理多元化化解纠纷的要求落到实处。
有效应对行政诉讼“一人多案”、“一事多案”等问题
关于当前行政审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报告明确指出,行政诉讼“一人多案”、“一事多案”问题较为突出。同时,有的行政相对人滥用行政诉权,须有效应对、加强治理。
就此,多位与会人员在发言中提到,诉讼费的收费问题是当前行政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当前行政诉讼案件收费比较低,每件只有50元,一方面不利于起到调节诉讼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当事人滥用诉权、浪费诉讼资源。”全国人大代表陈友坤建议,针对不同区域相应提高诉讼费标准。全国人大代表亢德芝也建议,提高行政诉讼的门槛和相关费用。还有委员建议,在研究调整诉讼费标准的同时,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实行减免。
“基层反映,当事人恶意诉讼、滥用诉权,浪费司法资源和行政资源问题日益凸显,行政审判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冉博委员指出,当前对行政诉权滥用行为的认定及规制尚存在立法空白,实践中的探索存在思路各异、尺度不一等现象,建议从制度机制层面完善配套措施,推动解决行政相对人滥用行政诉权等问题。
着力加强行政审判队伍建设
在推动行政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和建议部分,报告提到了“进一步加强行政审判队伍建设”。分组审议中,不少委员围绕此提出意见。
“行政领域广泛,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体系内部的操作口径多,而与之相关的行政审判工作也必然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性、专业性。”鲜铁可委员结合此前的调研经历谈到,要想高质量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相关法官既要是精通相关法律的“专家”,也要是熟悉行政领域有关法规政策的“杂家”。建议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专家”和“杂家”,为推进行政审判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体上讲,行政审判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成体系的工作机制。很多办案人员对行政工作的规律以及涉及领域的认识理解还不到位。”邱学强委员强调,必须把提高处理行政案件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打开行政审判工作新格局的一个突破口,从源头上解决相关问题。
“要积极探索行政审判专业化的新路子。”叶赞平委员建议,进一步探索集中度更高、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行政诉讼专门法院的建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