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玉晶:“城市医生”擎起人民重托
通讯员 李朝瑞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孟伟
白玉晶: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吉林省辽源市水务集团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让我倍感责任重大,这是人民对我的充分信任,我要认真履行好职责,不负人民重托!”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辽源市水务集团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说。
“对得起人民的信任”是白玉晶挂在嘴边、记在心里的一句话。正是凭借这份执着,在别人眼中又脏又苦又累的掏“马葫芦”工作,她一干就是26年,成为辽源市排水管网的“活地图”。白玉晶说,“我们日复一日地与‘马葫芦’为伍,和污泥浊水相伴,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可以过上舒心洁净的日子”。

白玉晶代表在抢险作业一线。(代表供图)
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白玉晶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200多公里排水管网、2万多座排水井、300多米明沟、2300多米盖板涵、12座沉沙池……成为她日夜奋战的战场。排水管网作为城市“静脉”,关系着城市健康与民生福祉。每年从3月开始,白玉晶和工友们就忙起来,他们要赶在汛期之前完成雨洪排口和其他排水设施的清掏、维修;6月至9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汛、防内涝;进入冬季,要及时维修丢失、损坏的排水井。
白玉晶在这项看似枯燥劳累的工作中摸出了门道,为了能减少清掏管道时垃圾运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她不断尝试新方法。有一次逛街,孩子玩的玩具板车给了她启发。于是,白玉晶仿照板车,请人焊了一个方形铁架,安装轱辘、架好铁桶、系上麻绳,管道内外两名工人相互配合,清淤、装桶、拽出、清倒、拉回。这样一来,大幅缩短了清淤时间。后来,白玉晶发明的清掏工具还作为好经验,推广到其他城市。“这让我感觉一线工人也能搞发明,能更好地为咱百姓服务,既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水网、电网设施改造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升级优化,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辽源市水务集团与辽源供电公司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在沟渠开挖、管线路径共享、防外力破坏等方面密切合作,确保改造施工过程中居民用水用电不受影响。“如今的地下排水管网变化很大,有的直径达2.2米,我在里面昂首挺胸走过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安全隐患也杜绝了,这都是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显著变化。”白玉晶自豪地说。
“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反映给党和国家,是本分更是责任。”白玉晶立足岗位实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建议水务、电网及其他民生保障类企业,在优质服务、应急抢险、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到信息共享、工作互助、高效衔接,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在服务方面就可以协同作战,为千家万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同时,白玉晶还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乡村百姓就近就医问题上。她说,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是很多农村患者的朴素心愿,作为一名代表就要为之鼓与呼。她建议国家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升村医服务水平,提高村医的相关待遇。“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好了,乡村医院的条件就会得到极大改善,医生安心扎根乡村,踏实服务百姓,基层群众的日子就会过得越来越好。”白玉晶说。
谈及未来的打算,白玉晶坚定地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职尽责,为民说话、多做事、做实事,始终保持代表初心与群众同心共情,当好群众与政府之间“呼与应”的桥梁纽带,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将社会各界的力量聚合到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实事。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