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邢通达:用“专”“精”打磨工匠精神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丁显阳
邢通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大庆石化公司乙烯二部值班长
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一座城因石油拔地而起,这就是大庆。在这片土地上,铁人王进喜留下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与众多产业工人一起在东北开发了高产的大庆油田,自此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经过一代代产业工人、技术人才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大庆作为中国工业重镇,在石化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产业工人中的一员,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大庆石化公司乙烯二部值班长邢通达说,将立足岗位,用“专”、“精”打磨工匠精神,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为产业和人才队伍发展建言献策。
关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邢通达2013年11月加入大庆石化公司后,在乙烯车间工作。如今十一年过去了,他早已成为负责乙烯及其配套的工业设施的值班长,负责乙烯整个工艺设施的生产运行、调度、物料平衡和工程平衡等。
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石油除了可以生产常见的汽油、柴油等油气产品外,还可以用来生产塑料、纤维、橡胶、农药等,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这过程中就需要用到乙烯,从石油中提取乙烯是关键一步。
过去中国的乙烯装置依靠进口,大庆石化化工一厂乙烯装置是中国首套从工艺包到大机组均实现国产化的装置。在这样的部门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邢通达苦练内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整套装置各岗位操作。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乙烯装置操作工竞赛中,邢通达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赢得大赛金牌,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我是一线产业工人,同时也是一名高技能人才,自然而然关注到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问题。”邢通达说,今年全国人代会他提交了两项建议,其中一项就是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
在产业一线工作了十多年,邢通达深知高技能人才成长不易,既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又要不断加强实践。在技术水平达到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如果设置过多限制,可能影响技术等级评定和实际职位晋升。一旦付出回报不成正比,企业就很难留住人才。
基于上述考虑,邢通达建议,打通技能等级层级与技术职称的互认通道;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学历,包括职业教育层级提升和在职高技能人才学历再教育;进一步畅通高技能人才上升渠道。
让职业教育学以致用
传帮带是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技术人才快速成长的办法。除了本职工作外,邢通达还是大庆石化公司的一名兼职培训师,每年为员工进行培训和上课,有时候还到职业院校做培训。
在授课过程中,他发现很多职校生在学校接受到的职业教育内容比较有限,广而不专,而职业教育强调的恰恰是专业性。
邢通达说,职业教育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职业定位不同,进入企业工作,应该能够快速上手操作。如果职业教育不进行专项性和定向性的改革,未来职业教育毕业生会面临应用类大学毕业生竞争。因此,建议职业教育阶段细化学习方向,加深学习深度,缩小学习广度。
以自己熟悉的化学装置行业为例,邢通达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面向成百上千种化工工艺种类,但理论知识并不能在装置中直接应用于生产操作,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进行操作,有的甚至需要两三年才能成为合格的操作工。
邢通达建议,职业教育应发挥“专科”院校“专”的特长,针对本地企业相关装置设置相关专业,与企业紧密结合,邀请企业专家培训,真正做到产教结合,毕业即是成熟工人,就业保障进一步加强。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需求,就业才会改善,职校生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才能进一步提高。”邢通达说,进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幅增强,生源水平和教育水平上升,就业也会更受欢迎,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邢通达代表参加今年全国人代会。(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