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赵祯祺
社会保障关系着千家万户,社会保险具有防范风险的重要功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全方位部署。
社会保险法旨在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组检查的重点之一就是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责任落实情况和待遇享受情况。内容包括:检查企业是否给员工按时足额缴费,覆盖范围、参保登记、缴费标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检查农民工、小微企业职工、劳务派遣人员等就业群体的参保情况,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参保情况;检查参保人员待遇享受情况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8亿人,覆盖98%的人口,其中9.86亿人同时领用了电子社保卡。我国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增加1倍,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从2012年的707元提高到2023年的1814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4000元。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老有所养”,我国已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大制度平台。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7亿人,同比增加1434万人,基本实现了对法定人群的全覆盖。在执法检查中,检查组了解到,江西加快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如出台城镇大、小集体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妥善解决近40万退休人员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维护241万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出台退捕渔民养老保障指导意见,实现6.4万渔民应保尽保。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据国家医保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34亿人,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1亿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63亿人。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执法检查中发现,有的省份不断完善医保政策,进一步发挥医疗保障的兜底作用:上海出台政策,将外来从业人员、全日制大学生分别纳入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管理,将外省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港澳台居民、永居外国人等纳入职保参保范围;黑龙江建立商业医疗保险“龙江惠民保”,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进行有效补充等。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织密织牢医疗保障网,今年8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同时居民个人缴费增幅适当降低,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在2023年640元和380元的基础上分别增加30元和20元,达到每人每年分别不低于670元和400元。这是自2016年以来个人缴费新增标准首次低于财政补助标准。
失业保险具有保生活、防失业等功能。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23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4亿人,失业保险金等各类失业保险待遇共发放976亿元。今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的通知》,推出一揽子阶段性、组合式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举措。比如,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至2025年底,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不超过30%等。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和职业伤害保障政策举措。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2003年底的4575万人逐年增长,目前已达约3亿人。通过执法检查了解到,江西赣州、南昌、吉安、抚州四市探索开展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将超龄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等特定群体纳入试点范围;宁夏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由商保公司自愿承办,用人单位缴费,减轻工伤保险负担;等等。
当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日益庞大、职业不断丰富。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在2亿人左右,农民工总量为2.98亿人。目前,绝大部分城市已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在户籍地或就业地参保。通过执法检查了解到,四川、广东两省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政策,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