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潍坊昌邑:让民声有“回声”
通讯员 王廷亮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于浩
“张代表,我们村去年的玉米收成很好,每亩比往年增收了200斤,多亏了‘引胶入漩’工程,让我们走出了靠天吃饭的困局。”在地头调研的昌邑市人大代表张国华收到了农户对“引胶入漩”工程的点赞。
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卜庄镇北临渤海湾,多年来因受海水入侵等因素影响,耕地虽多,但收成却不高。为有效解决灌溉用水难题,张国华等13名人大代表深入一线走访调研,经过反复论证,联名提出了关于“实施‘引胶入漩’工程改良盐碱地,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建议。在昌邑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代表建议得到重视并被及时办理。
目前,“引胶入漩”项目已经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受益村庄31个、农户7600户,小麦每亩可增产400斤,年可增加效益384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这是昌邑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进社区入网格”主题活动的一个缩影。昌邑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布局,兼顾代表的职业属性,将全市763名四级人大代表划分到887个网格中,组织开展每周收集一次民意、每半月参与一次志愿活动、每月参与协调推进一次难题、每年开展一次政策宣讲的履职活动,切实将代表履职阵地搭建在社会治理的最前沿,筑牢民声“回音壁”,推动解决民生关键事。
监督围绕民声转
“根据上半年政务服务热线的统计,噪音扰民方面的投诉较多,请问公安局和综合执法局将采取哪些措施回应群众诉求?”在昌邑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关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突出问题专题询问会议上,人大代表针对突出问题向市政府相关职能单位进行了询问。
据介绍,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系着百姓”的优势,制定出台了《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运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突出问题加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季度利用大数据从海量民生热线中选取民众诉求比较集中的5至7个共性问题,采用调研组专题调研+代表“进社区、入网格”主动走访的方式,掌握详细情况、了解群众诉求,使用专题询问这一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列出整改清单、定出下步打算、明确整改时限,使用跟踪调研+代表评议的方式形成监督闭环,切实推动群众诉求得到实实在在地解决。
昌邑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数据筛选出了城市供暖、噪音扰民、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实现了12个老旧小区,约15.5万平方米供热改造,惠及群众1500余户。今年1至5月份再次通过数据的梳理分析,群众反映的噪音扰民、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问题数量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低29.6%、24.7%、17.5%。
群众“码”上找代表
“由于订单时间紧,我公司急需缝纫工数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通过‘码’上找代表,找到了市人大代表王晓琳,没想到王代表当天就主动联系了我,在详细了解企业的诉求之后反映到相关部门,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帮我们解决了用人的燃眉之急。”昌邑贝德纺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
这是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搭建“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代表履职平台,为代表定制“一人一码”,代表通过服务平台、“家站室”、工作场所等亮明身份,群众通过扫描代表二维码实现一键反映诉求,让社情民意搭上了“数字高铁”。建立代表建议“即接即办”工作机制,代表可一键提出能够即时办理的民生问题建议,常委会有关部门经研究分析后转交政府部门、街道或社区及时办理。代表通过履职平台实时了解建议办理进度,让代表建议“直通车”跑出传递民意“加速度”。
目前,“码”上找代表已收到群众诉求626条,形成代表建议126条,为群众办实事612件,均已办理完成。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昌邑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不断畅通代表履职渠道、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强化代表履职管理,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为民解难题中的昌邑实践。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