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河滩上幸福长

来源: 中国水利报客户端  浏览字号: 2024年07月03日 14:38
  黄河保护法明确,黄河滩区是指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具有行洪、滞洪、沉沙功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有群众居住、耕种的滩地。黄河流域省级政府应当有序安排滩区居民迁建,并实施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
  黄河下游有广阔的滩区。6月27日,记者来到拥有山东省最大单体黄河滩区的菏泽市东明县,了解滩区迁建工作成效和滩区群众的生活情况。
  兴东新村是东明县长兴集乡完成滩区迁建的村之一。记者走进74岁的村民冯青山老人家中,小院里几盆植物长势很好,开满五颜六色的花朵,房间内明亮、整洁、温馨。“在这儿住得很舒服。环境好了,路也宽了,门口就有卫生站,家里接了自来水,喝水用水都很方便。我有空就到附近的小广场转转,锻炼身体。”冯青山笑着说。
  “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处于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豆腐腰’险要位置。历史上,这段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滩区群众饱受水患之苦,‘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曾是滩区群众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地面坑洼不平,村内道路和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无法进行。滩区群众居住环境较差,村子发展相对滞后。”长兴集乡党委书记刘中泉说。
  2017年,山东全面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长兴集乡滩区迁建也正式启动。2021年5月,历经1500多个日夜,长兴集乡完成滩区迁建任务。经过这次迁建,包括冯青山在内的1141户4602名村民搬迁至兴东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迁得出”更要“稳得住”。长兴集乡依托黄河滩区土地资源优势,流转土地6万亩,发展虎杖、红花、秋葵、食用菌、火龙果、樱桃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带动1000人就业。长兴集乡还引进服装加工、电子制造、中草药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55家,为附近群众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
  王高寨灌区涉及长兴集乡等2个乡镇,灌溉面积20多万亩。当下,灌区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建设。据东明县引黄灌溉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尚聚平介绍,王高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已结束,完成了渠道清淤、衬砌等工作。目前,正在建设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总投资6000余万元,通过新建一批泵站、涵闸、桥梁等建筑物,继续提升灌区的灌溉保障能力,助推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的发展。
  “做好滩区灌区的改造提升,就是为了解决滩区群众守着黄河却用不上黄河水灌溉的难题。”尚聚平说,到2025年底,王高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期工程完工后,将改善灌溉面积16.6万亩,改善排涝面积20.79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472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38万公斤。
  在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上,长兴集乡积极探索,厚植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底色。“我们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高污染、高耗能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于2022年底全部退出了滩区。”刘中泉说。

  告别“水窝子”,建设“幸福滩”。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家门口就业机会不断增多,滩区迁建群众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