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黄河三角洲注入生命之水

来源: 中国水利报客户端  浏览字号:
  迎着微风,向着黄河入海口,记者乘船一路东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新生湿地,成片的芦苇、馒头柳,还有或黑或白、大小不一的水鸟伫立、游走、飞翔。“看,那只个头较大的,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工作人员指向远处湿地上的群鸟说。记者听到身边有人感叹:“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
  黄河三角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湿地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亲临黄河入海口视察,了解情况,部署工作。黄河保护法明确要求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6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东营市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当地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用心用情用力呵护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进展和成效。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2年,总面积达1530平方公里,包括黄河现行流路清水沟、黄河故道刁口河两大区域,主要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
  在诞生之初,保护区曾因黄河断流而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困境。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说,1999年,根据国务院授权,黄委开始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2002年启动黄河调水调沙。从1999年8月至今,黄河已实现连续20多年未断流。
  在确保黄河不断流的基础上,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委开始有计划地向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湿地补水。2010年,黄委又实施了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通过两条流路持续向黄河三角洲湿地补水。
  “保护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离不开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指着监测中心大厅大屏幕上展示的科学补水监测平台界面说。水位监测点30个,流量监测点10个,水质监测点13个……大屏上清晰展示着相关信息。“通过监测站点系统,我们能第一时间了解保护区是否缺水,是否需要进行生态补水。”赵亚杰介绍。
  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河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聂莉莉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河口管理局积极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对接,实施科学调度,为黄河三角洲补水。
  “2008年至2023年,我们累计向保护区生态补水12.63亿立方米。其中,2023年补水2.09亿立方米。”聂莉莉说。今年3月,本年度的生态补水方案印发。根据方案,今年计划向保护区补水约1.5亿立方米。
  当前,生态补水正在进行,黄河河口管理局适时启动闸门等水利设施,黄河水以自流方式流向保护区。相关河务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行动,派员巡查重点河段,全力保障生态补水顺利开展。

  在黄河水的滋养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淡水湿地面积稳步增长。如今的黄河三角洲,飞鸟翔集,草木葱茏,生物多样性逐年提高,成为东方白鹳、黑嘴鸥、丹顶鹤、大雁等300多种鸟类共同的家园。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