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以良法善治扛起齐鲁担当

来源: 中国水利报客户端  浏览字号:
位于东营市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 中国水利报记者 岳虹 摄
菏泽市东明县东明湖公园 中国水利报记者 岳虹 摄
  在菏泽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秀玲介绍巨幅剪纸作品《黄河情》 中国水利报记者 岳虹 摄
  位于济南市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内,喷灌设施正在作业 中国水利报记者 岳虹 摄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628公里黄河河道从齐鲁大地蜿蜒穿过,流经9个设区市,最终汇入渤海。山东省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主战场,在绿色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文化传承等领域独具优势。
  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今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继续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抓机遇,走在前。6月23日—6月28日,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年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访山东省多个沿黄城市,围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黄河保护法全面实施”主题,展开深入采访。
  强化依法治河顶层设计
  7月1日,《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这是山东省涉及黄河保护专项立法的基础性法规,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为山东省依法治河提供重要支撑。
  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年多来,山东省树立系统观念,立改废释一体推进黄河保护法配套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据了解,黄河保护法实施后,山东出台了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修改了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山东省黄河防汛条例,形成了以黄河保护条例为统领,以东平湖保护条例、南四湖保护条例等为骨架的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
  配套法规逐步完善,规划蓝图逐渐清晰。
  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文件,通过制定支持沿黄25县(市、区)推动黄河战略若干政策、设立100亿元黄河战略母基金等措施,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
  山东省水利厅以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为统领,以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水利基础。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用好划定成果;构建“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统筹山东省黄河流域发展与保护提供指南。
  …………
  顶层设计强化,各地实践升级,齐鲁大地气象更新。一批批水网工程开工,畅通城乡水脉,完善防洪体系;一个个坚持“四水四定”的发展方案出台,引导各地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一个个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拓展了人们的亲水空间和城市的发展空间。
  开展良法促善治的创新实践
  站在济南市黄河标准化堤防泺口险工坝头上,眼前是大河浩荡流淌的场景。
  黄河保护法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政府应当加强黄河干支流控制性水工程、标准化堤防等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管理。“山东建设了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等功能于一体的806公里标准化堤防,为防洪保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山东聚焦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大力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其中96处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目前,22座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也已全部开工。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飞鱼跃,东方白鹳、黑嘴鸥等300多种鸟类在此安家,生物多样性逐年提高。黄河保护法明确要求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我们累计向黄河三角洲补水超2亿立方米,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山东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拥有山东省最大单体黄河滩区的菏泽市东明县,因滩区迁建工程而乔迁新居的冯青山老人笑容满面,迎来崭新生活。黄河保护法明确,黄河流域省级政府应当有序安排滩区居民迁建,并实施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如今,在山东,不少滩区群众圆了“安居梦”。
  在拥有3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菏泽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秀玲展示着12米长的巨幅剪纸作品《黄河情》。作品上“关爱水资源”“人水和谐”等文字清晰可见。“我想用传统的剪纸技艺,展现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风貌,表达我们对黄河水资源的珍惜和对母亲河深深的爱。”杨秀玲说。黄河保护法明确要强化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菏泽市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为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
  良法促善治。黄河保护法为山东沿黄九市保护黄河、追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黄河保护法明确,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
  齐鲁大地上,一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转型在黄河流域铺开。
  在山东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批省、市级水网节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在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内,基于数字系统和高效灌溉设施的精准化灌溉让万亩良田“喝饱水”,为更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起步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成为山东新旧产业转换的新引擎。
  在德州市齐河县,当地依托黄河生态廊道、万亩黄河国家湿地等生态资源,在保护好流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建设黄河国际生态城旅游度假区。度假区目前已初具规模,不少周边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在菏泽市,当地充分利用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我们做精黄河文化研学产品,今年3月以来,接待中小学研学团队13万余人次。”郓城县博物馆馆长杨涛说。菏泽市还立足牡丹资源优势,建设尧舜牡丹产业园,做精做深牡丹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
  理念升级,实践创新,发展转型。黄河保护法为山东沿黄各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山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以良法善治扛牢“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在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