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创新“1234” 公检法司联动
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法治枣庄建设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今年以来,枣庄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委政法委坚持把推进政法单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深化依法治市、落实政法为民、服务中心大局的生动实践和务实举措,探索形成“1234”工作推进新模式,有力推动了政法单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法治枣庄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
  制好“一个意见”优指导。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委政法委紧紧深刻领会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全市政法单位工作实际,在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联合印发《关于全市政法单位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指导意见》,从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总体要求、聚焦重点关键环节、强化组织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指导政法单位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有效路径,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标可行。
  聚合“两方力量”齐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委政法委立足监督支持和领导管理职能,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指导,共同推动政法单位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经过研究协商,选择在薛城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四家基层政法单位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样板田”,将成功经验向全市政法单位推广。在“样板田”建设中,市和区两级人大和政法委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共同学习领会理论知识,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共同现场督导指导,共同会商解决问题,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坚强组织领导保障。
  健全“三项机制”强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委政法委聚焦制度机制建设,指导政法单位着力完善公开、参与、监督三项工作机制,为人民群众了解、参与、监督政法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一是健全公开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司法公开等制度,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窗口质量,开展机关开放日等活动,打造阳光工作机制,规范有序推进执法公开、司法公开、监督公开,不断提升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提升政法机关工作透明度、公信力。二是健全参与机制。探索建立人大代表联络政法单位制度,设立代表工作站,让人大代表深度参与政法工作。进一步完善调解工作制度,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让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三是健全监督机制。督促各政法单位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密切联系人大代表,邀请人大代表监督政法工作。坚持听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听证程序,扩大听证范围,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聘任特邀咨询员、特邀监督员,畅通线上线下监督举报渠道,加强与新闻媒体良性互动,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筑牢“四个阵地”作示范。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委政法委联合推动建设的薛城区公检法司四家政法单位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已初见成效,形成制度完备、形式丰富、活动规范的良好格局,实现了人民群众监督参与政法工作有渠道、有途径、有场所、有保障。今年以来,区法院选任12名人大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37起,监督参与化解12起重大敏感案件,参与听证案件8件。区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参与公开听证30余人次,特聘听证员参与各类听证81人次,聘请4名民主党派人士任特约检察员、15名行政单位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区公安分局实体运行代表联络室,共收集意见建议140余条,凤鸣湖派出所以全省第一名成绩被省公安厅推荐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区司法局通过立法联系点,对7部地方性法规开展10余次社会立法征询活动,有效征集群众意见67条;全区各部门8项重大决策公众参与论证14场次,提出意见39条。
  10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委政法委联合召开全市人大推动政法单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现场会,全市两级人大机关、政法机关到薛城区四家政法单位实践基地现场观摩,并召开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做法,为全市政法单位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也为全市各级各单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枣庄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研究室)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