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杭州临安:“天目有约·民主汇”,共商共议惠民生

通讯员 蘧翔宇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于浩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21期  浏览字号:
  “‘院前急救零距离’改革实施以来,老百姓都觉得急救车‘叫得应’了,请问区卫健局,打算如何进一步优化急救站点布局、提高急救车到达速度?”“请问区数据管理局,目前对于院前急救数字化提升有什么计划?”……
  2023年7月27日,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代表小组走进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就“院前急救零距离”改革工作开展面商。在人大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你来我往”的精彩问答中,临安急救工作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应对的举措越来越明朗。
  如何让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常态开展、“有声有色”?近年来,临安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创新打造“天目有约·民主汇”为抓手,推动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实现常态化开展活动、全天候征集民意、全过程跟踪督办,用心用情用力解民忧、促发展,让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有真切获得感。
  去年5月,“天目有约·民主汇”正式亮相,将全区2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串联成章,构建起“一核+多星”全覆盖的顶层架构。其中,“一核”是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负责指导、服务、监督辖区各代表联络站运行管理。“多星”则是指在各镇、街道及片区、产业平台分设中心站,将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中心站,常态化开展履职活动。
  线上线下,“全天”接待选民
  自“天目有约·民主汇”正式启动以来,临安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构建“固定日+云直达”全天候的代表联络站运行方式。
  一方面,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阵地,把每月20日的“天目有约日”作为活动固定日,集中组织人大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开展意见征集、督政议事、政策宣讲等主题活动,让联络站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另一方面,全面深化“天目数智·云直达”平台应用,全区1044名区、镇人大代表及348名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信息,全部在网上、代表联络站、选区“亮相”,群众可以一“码”找代表,代表能够一“键”连部门,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主体的民意收集渠道。
  与此同时,还选聘了400多名民情观察员,与人大代表随时联系,常态化开展“进单元、走基层、进选区、联网格”活动,以“上门问诊”方式,反映社情民意,延伸民意汇集的触角。
  规范推进,“全情”助力共富
  “这次洽谈会为我送来了一场‘及时雨’!”种粮大户张金良喜笑颜开。他和另外两位农户一起,收到了一份“厚礼”:为临安华名食品有限公司种植3000亩雪里蕻。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而河桥镇人大正是促成这次合作的“牵线人”。通过“天目有约日”活动,河桥镇人大召集镇里的种植大户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洽谈,最终促成种植大户与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这样的场景,在全区各个联络站不断上演。区人大常委会依托“天目有约·民主汇”平台,组织开展调研、评议、面商等活动,为推进共同富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源源不断贡献人大力量。
  为确保“天目有约·民主汇”行稳致远,临安区委出台《关于深化打造“天目有约·民主汇”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样板 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对“天目有约·民主汇”工作予以明确和规范。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社情民意征集与分析研判机制、国家机关进站活动管理办法等16项工作制度。
  截至2023年10月,临安区各个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集中接待选民426次3624人次,召开部门约见会359次,区级领导和镇(街道)党政负责人进站603人次,征集并办理意见建议3000余件,妥善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交通出行、环境提升、“非粮化”整治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助力临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