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紧盯“关键事”当好“守护者”
——池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化财经监督工作纪实
“融资难、融资贵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市政策融资担保公司作为支持市域内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因种种原因,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亟需健全完善。”池州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经过人大代表、行业专家近2个月的调研,一份《关于池州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情况的调研报告》摆到市政府相关领导的案头。
分析问题不回避,解剖案例见症结。这份高质量的报告以翔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合理的意见建议,受到了被调研单位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更是交口称赞。
近年来,池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管好人民的“钱袋子”、守好国有资产的“家底子”、把好政府债务风险的“口子”、为党委政府贡献“好点子”为抓手,推进人大财经监督工作走深走实,为助力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管好人民的“钱袋子”
政府花钱,首先要有预算。
每年年初召开的人代会议程多、日程满,部分代表对预算草案可能存在“看不懂”或“审不上”等问题。
为此,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开展代表预算审查培训,充分保障人大代表对计划和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2023年市“两会”前后,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召集部分代表和专家对预算计划初审发现,市直部门预算与投资计划存在不衔接的问题,随后将这些问题反馈到各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及时采纳意见,调整预算,使项目及资金安排更加合理。
市人大常委会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对部门预算审查充分体现了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严审接待、购车、出国(境)等一般性支出,今年预算“三公”经费较上年压减6%,信息化建设及运维经费压减13.5%。
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市人大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重大项目实施,抓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检查,及时分析掌握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年度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情况。2月份,对2023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开展审查,按规定批准年度计划项目,每季度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对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主任会议议事意见交办有关部门,督促抓好项目实施。对池州公铁大桥、池黄高铁、急救中心等重大项目进行重点督查,每季度发出一份跟踪检查报告。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时对市直部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提高监督水平与效率。
守好国有资产的“家底子”
我市国有资产财富有多少?家里“底子”厚不厚?政府怎么管?
近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持续加强国有资产审查监督,将国有资产晒在“阳光”下,让公众看到了我市国有资产的“明白账”。
熟悉池州国有资产情况的人都知道,国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自然资源及市属金融企业等“四大资产”是我市国有资产的“家底子”,也是全民的财富。为了管好用好这些资产,让这些资产发挥最大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5年规划,持续强化人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促进有效发挥国有资产核心功能。
在国企资产管理情况调研中,市人大调研组发现部分国企亏损额较大。如某集团受疫情影响导致营收大幅下降,加上项目前期投入大、负债建设带来利息负担重,2021年亏损额达1.07亿元。某集团因客运持续萎缩,班线收入持续下滑,2021年净亏损184万元,未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此外,部分国有企业还存在资产闲置的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在去年国企资产管理情况调研中共发现15项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正在持续逐条跟踪,抓整改、补漏洞,一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在今年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监督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提前1个月制定详细方案,前期已完成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现场的调研,正在起草调研报告,确保监督有的放矢。
把好政府债务风险的“口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涉及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风险等多个方面。在过去几年中,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政府债务问题,全市已经连续四年超时序完成债务风险化解任务。目前我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风险等级较低。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十大重点领域,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深入跟踪项目谋划前期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储备、入库”项目两张任务清单;坚持合理有效用债,以项目“高质量”促进投入“快见效”,尽快形成促进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1至6月,我市初步筛选谋划储备项目183个,入选财政部审核通过清单17个;入选国家发改委反馈清单项目96个,累计发行专项债券项目31个,发行债券资金17.63亿元。
除开展政府债务法制化监督外,市人大常委会运用联网监督系统,针对项目收入状况开展分析,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防范潜在还本付息风险,督促市财政部门通过统筹预算资金、超收收入、争取再融资债券、出让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
为党委政府贡献“好点子”
通过走访调研,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要工作方式。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让调研方向“往群众心里走”,问计于民摸实情,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不少企业反映,池州的营商环境还有提升空间。
就这个问题,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认真研究吸纳苏州市等长三角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走访相关企业、园区,重点了解不同市场主体的建议和诉求,广泛听取市、县区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突出“小切口”,研究出台了《池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10月1日起实行,《条例》针对营商环境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刚性规定,形成了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
据了解,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多项重大调研活动,形成了《产业基金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八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情况的报告》《对接自贸实验区联动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本级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调研报告》《池州政策性融资担保情况的调研报告》等6份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以议事意见形式交市政府有关部门落实。
不负光荣使命,履行法定职责。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跟踪监督,不断开创人大财经监督工作新局面,着力加快现代化池州建设步伐。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