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基础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情况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2年10月26日 09:09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学习借鉴全国人大、省人大常委会建点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党的领导,周密策划、合理布局、科学选点、有序推进,着力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基本建成了符合省会城市功能定位,满足地方立法工作实际需要,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系统。这项工作极大推动了基层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保障了立法反映民情、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实现了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坚持立法联系点作为连接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直通车”、民意征集的“连心桥”、民主立法“推进器”的功能定位。常委会领导亲自谋划,统一部署,高位推动。在充分考虑建点条件、设点意愿等因素,兼顾城市、乡镇、高校、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涵盖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特点基础上,通过乡(镇)、街道申报,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筛选推荐,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法制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综合评估,报常委会党组会议研究,由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后予以授牌的程序,有序推进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确保所建的每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都具备有较好的综合实力和地域领域特色亮点。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从2017年着手进行立法联系点建设探索工作,在充分考虑辖区立法资源优势,兼顾城乡基层代表性基础上,经十四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第14次会议研究决定,首批建立了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2020年,市人大法制委对7个立法联系点运行工作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对联系点进行重新布局,经十四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第53次会议研究决定,在首批建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中保留6个,撤销1个,另外新增第二批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使基层立法联系点数量达到9个。2022年,结合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特点,决定拓宽立法联系点覆盖面,并侧重在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建设等方面增设立法联系点,经十五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第4次会议研究同意,十五届市人大常委会第5次主任会议决定,第三批在保留原有的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基础上,新增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立法联系点数量达13个。目前,正在对尚未建立立法联系点的嵩明县、宜良县和昆明市托管的磨憨镇进行考察调研,力争年内实现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市全覆盖。

二、建章立制,加强培训

从2017年建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始,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联系点制度建设,从建章立制着手加强对立法联系点的规范管理。法制委经过深入调研,认真研究,数易其稿,起草了《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于2018年4月3日由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主任会议通过。规定施行以来,较好地指导了各联系点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了各立法联系点规范有序运行。随着联系点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特别是联系点数量的增加和覆盖面的扩大,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2022年6月2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修订草案)》,修改后的工作规定在全面总结立法联系点五年工作开展经验,特别是通过认真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相关规定制度和经验,详细梳理各联系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对联系点职能定位及工作开展作了进一步规范,对联系点的设立和撤销机制作出进一步明确,对联系点工作经费拨付、使用范围作了进一步细化,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得到显著提升。

在加强建章立制工作的同时,昆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除2020年因疫情原因未举办培训以外,每年都安排联系点的负责同志或者工作人员参加全市立法工作业务培训。特别是2022年4月在晋宁区针对立法联系点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培训,采取课堂讲授、现场观摩、讨论交流等方式,实地参观了晋宁区晋城镇三合村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收到了较好效果。9月,邀请各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参加在长沙中南大学举办的昆明市人大地方立法和司法监督培训班,并专门安排了如何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课程。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自身特点,以制度开展工作,用制度规范管理,着力打造符合实际的工作模式,相继制定了法规意见建议征集办法和工作流程,细化了联系点负责人职责、联络员职责等,初步形成了事有人管、文有人办、工作有章可循的立法联系点全流程制度体系。目前,各联系点都做到了一个法规草案一本台账管理,从收到法规草案开始到法规公布实施,什么时候开的什么会、有些什么人员参加、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最后被采纳的有多少、是哪些等,所有这些信息在台账中都有详细记录。确保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不做“中转站”,征集意见不走过场,提出的意见建议接地气、有质量,广大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热情不断得到激发。

三、紧贴实际,广纳民智

各基层立法联系点一经建立,就紧紧围绕了解民意、反映民声、集中民智的立法“直通车”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积极工作、认真履职、大胆探索、不断提高。从征集立法项目、编制立法规划计划、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到法规通过后的宣传,都及时以线上发布、线下调研等形式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建立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一是意见建议征集渠道不断拓展。以联系点为中心,以点带面,跳出辖区,打破“围墙”,将意见建议征集向四周广泛辐射。如:五华区翠湖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所辖区域机关单位多、高等院校多的优势,在法规征求意见时注意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机关相关部门人员和有关方面专家参加,提高了意见建议针对性,收到了较好效果。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立法联系点针对征求意见法规草案稿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特点,主动拓宽视野,邀请其他律所有关专业人士来所参与讨论,提升了意见建议的水平。二是立法工作知晓范围不断扩大。为让公众更加广泛地了解立法工作,各立法联系点在征求对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时,及时开展法规草案稿相关现行有效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的相关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法规草案提出意见建议,保证了意见建议既是法言法语,又有“原汁原味”。如:晋宁区三合村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利用设在广场的二台电子大屏幕和信息化工作平台滚动播放相关法律文本和宣传教育视频;东川区沙坝社区居民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利用办公场所在东川公园的优势,在公园建立了800米法治宣传长廊,定期开展相关立法工作法制宣传。三是立法工作平台不断充实延伸。为确保立法工作更加紧贴实际,各基层立法联系点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一线开展调研、通过网络或信函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组织相关不同专业人员参与到立法工作当中,让基层意见得到更加充分汇集。如:官渡区关上中心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征求物业管理条例意见时,深入到各个小区开展立法调研,在小区召开业主、物管、开发商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就法规规范事项展开讨论,形成了高质量意见建议并得到充分采纳;安宁市晓塘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征求工资支付条例意见时,赴昆钢集团走访企业管理方和一线工人,形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四是与立法机关的联系不断得到加强。各立法联系点主动加强与立法机关的联系,主动接受工作指导,及时反馈意见建议。工作中坚持做到认真完整记录意见建议,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时限要求向立法机关反馈,重点针对法规名称与内容的匹配性、章节与结构设置的合理性、条文排列顺序的逻辑性等方面问题,注重把党言党语、文言文语、土言土语转化为法言法语,着力将“原汁原味”的声音通过转换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四、规范管理,优胜劣汰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对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指导,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动态考核与成效评估管理机制,实施工作绩效与年度考核挂钩,数量与质量挂钩。特别是对新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常委会领导都坚持做到亲临会场参加讨论,参加立法调研,手把手指导工作。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工作中大胆实践、注重实效、务实创新,形成了行之有效、各有特色的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工作模式,辐射带动436个居民小区、310个居民小组、126个村民委员会、427个公共单位参与到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征求意见建议的活动中来。截止2022年8月底,各立法联系点共开展对昆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社会医疗保险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等57件次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有37812人次提出了7694条意见建议,1200余条意见建议被采纳,意见建议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了一批困扰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与此同时,昆明市人大法制委持续加强对联系点的培训,有针对性开展指导工作,及时下到联系点参加征求意见讨论会,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详细了解开展工作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立法联系点单位采取动态调整,优胜劣汰。对工作积极、勇于创新、成效显著、有特色亮点的联系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并在工作经费、培训名额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工作消极、敷衍了事,不按照要求履行工作职责的联系点提出整改要求,仍然没有起色的坚决予以撤销,2020年撤销首批建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1个。

五、融合发展,协同推进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在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时,充分考虑一点多用,协同发展。立法联系点一经建立,除开展立法相关工作外,还与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建工作室、法律服务点的工作相互衔接,紧密配合。近年来,各立法联系点紧紧围绕食品安全、社保养老、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这种既是代表视察,也是立法调研,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有效整合了基层有限资源,形成了工作合力,从不同路径有效推动了共性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各立法联系点按照党委工作部署,在围绕营商环境改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疫情防控等方面,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组织多方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提出了一系列聚民智、接地气的意见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辖区法治建设、综治维稳、党建工作,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等方面,立法联系点也主动介入,将这些工作与立法工作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协同推进,做到了“一炮多响”,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级组织的各类工作检查考评中得到充分肯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立法联系点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自2017年建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在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的精心指导下,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为奋进目标,以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为工作标准,对标对表,强化标准,注重实效。昆明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从探索起步、建章立制到规范发展,形式多样、各有特点,精彩各异、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等多方面的功能也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拓展,在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的同时,还广泛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立法联系点正日益成为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聚宝盆,同时,也正日益成为传播党的主张、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层前哨。

编 辑: 刘 冬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