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对外交流研讨中描绘全过程人民民主画卷

——全国人大对外专题研讨班回眸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1年12月13日 09:28

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向国际社会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民主法治故事,是全国人大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受到越来越多外国议会和议员的关注。近年来,全国人大从立法机构职能出发,积极探索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新方式新平台,面向外国议员和议会官员,举办多期专题研讨班、研讨会,讲述中国人大故事、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故事,在外方中引起热烈反响。通过多种多样的研讨交流和参访活动,各国议员和议会官员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政治体制,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亲身感受到中国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面对面共话民主真谛

会场里的研讨交流是每期研讨班的重头戏。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人才荟萃,专家云集。他们同外国议员们面对面探讨交流治国理政、立法监督、发展民生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翔实丰富的数据生动讲述中国民主政治故事,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优势,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

2016年金秋时节,全国人大与各国议会联盟在华合作举办首次亚非国家议员研讨班,来自赞比亚、卢旺达、肯尼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柬埔寨等国议会的20余名议员和议会工作人员参加。此系全国人大首次举办面向多国议会的专题研讨班,也是全国人大——议联“发展中国家议会能力建设项目”的重要成果,旨在交流发展经验、分享发展成果,促进发展中国家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一次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势”的专题讨论中,中方一位专家讲了一个故事,引发了在场议员们的热烈讨论。20世纪90年代,某国执政党与中国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在中方帮助下修筑高速公路,但是项目在议会讨论时遭到反对党的激烈批评被迫流产。此后,反对党在选举中获胜,上台后改变主意,想重拾此项目。完全出乎意料的是,原来持支持态度的党派在成为反对党之后,为反对而反对,坚决否定该项目。20多年过去了,这条高速公路始终没有修起来。

肯尼亚议员恩乔莫表示:“过去我曾作为商人多次访华,但此次参加研讨班才对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进行真正的思考。我认为,特别值得赞赏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每个国家都应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就像不能强迫左撇子使用右手一样,否则两只手都用不好。”其他议员也认为,西方的那一套政治体制并非适用于每个国家,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个故事之所以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议员的强烈共鸣,是因为它特别典型地揭露了西式民主的弊端:各党派把自身权力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党派之间纷争不断,无法达成共识,最终牺牲的是人民的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零距离感受民主魅力

除了座谈讨论,研讨班成员还走出会场,参加了各式各样富有特色的地方参访活动。当地人说当地事,最有发言权,也最具说服力。通过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考察,外国议员们深入一线了解最真实的中国,直观感受“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践,亲眼见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功效,收获“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全国人大与各国议会联盟首次合作举办的亚非国家议员研讨班一行赴广西马山县考察旅游扶贫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供图)

5年多来,研讨班成员们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领略中国民主最真实、最活跃的一面。抽象的制度概念、深刻的制度思考都在参访过程中得到了具体化、形象化的呈现。他们在东南沿海城市体验中国最前沿的发展步伐,也前往农村偏远地区目睹当地人民如何在中国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的“红船”,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以何种初心使命救亡图存,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国家独立、民族复兴道路;在广西、云南的大山深处,见证了产业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等精准扶贫举措在乡镇田间地头的火热实践;在内蒙古自治区,看到中国的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广泛充分享有自治权和各项优惠政策;在江苏民营企业的工厂车间中,感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先进成果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动能。

各国议员们从一幅幅图景中看到中国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支撑和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生活背后蕴含的制度“密码”。“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的民主是真真切切看得到摸得着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阿根廷众议员哈维尔·大卫说:“我是第一次访问中国,亲眼见证中国人民生活幸福,并正一步步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感到十分钦佩。阿根廷应以中国为榜样,不断完善本国发展模式,为人民谋福祉。”贝宁议员阿利法里表示:“中国的经济充满活力,主要得益于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和领导力,在正确道路和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实现了非凡的经济增长,使几千万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

“云”相聚发出人大“好声音”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研讨班不得已按下“暂停键”,但是人大的“好声音”并未停播,而是通过“云端”持续传向世界各个角落。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大与肯尼亚议会、柬埔寨国会、非洲四国(利比里亚、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议会、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议会、北非三国(阿尔及利亚、埃及、毛里塔尼亚)议会举行线上研讨交流会,连线各国议员,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特别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立法经验,以及立法机构推动社会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在全球深受疫情之苦、各国面临各种经济民生问题交织的治理困境背景下,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无疑如“阴霾”中透出的巨大光芒,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议员看到了战胜疫情、恢复发展的前景与希望。利比里亚议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格雷、外委会主席邓肯和南非国民议会议员马学东在交流后由衷感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也是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奋斗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勇敢。中国的脱贫实践证明,消除贫困需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理论,凝聚各方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制定科学精准的减贫政策并有效落实。”研讨会结束后,多位议员还在自己的脸书、推特等新媒体账号发布信息,介绍中国减贫成果,分享体会感悟,引起当地网民积极评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故事在亚非拉各地进一步深入人心。

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展现中国民主制度的生动实践,是全国人大在对外交往中的职能优势和特殊使命。5年多来的实践证明,面向各国议员举办的研讨班充分发挥了人大特色,内容全面、讨论深入、活动丰富,将理念交流和实地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研讨班参与国家多、代表性强、覆盖面广,为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开辟了新渠道,打造了新亮点,已成为对外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外国议员在这种“体验式”交流中亲身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焕发的勃勃生机,进一步理解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丰富涵义。(文/通讯员 田雨之)

编 辑: 陶宏林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