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初心使命
奋发有为做好新时代湖北人大工作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 王玲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1年07月05日 10:1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之制”越加牢固,“中国之治”世界惊叹。百年党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湖北是红色热土、革命圣地、英雄之城。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显著生命力;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


    2021年3月24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赴荆州市荆州区开展高质量发展重点县挂点联系调研。王玲先后到四机赛瓦等企业和菩提泉等乡村振兴点了解情况,听取荆州区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并与相关负责同志进行深入交流。(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百年历史昭示,我们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的最可靠的主心骨。省人大常委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强化党的领导意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四个善于”转化为“四个确保”。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人大工作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湖北最大定力、最强动力。常委会建立健全“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连续4年组织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专题学习班交流会,坚持常委会党组会议、常委会会议、中心组学习第一时间、首要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课,坚持各级党组带头学、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支部主题党日常态学、各级人大共同学,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省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将人大工作纳入总体布局,先后就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国有资产监督、预算审查监督、提高立法质量等出台文件,每年专题听取人大工作和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职。去年10月,省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并出台文件,明确支持人大依法履职若干政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但未能解决的制约人大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常委会党组始终自觉在省委领导下工作,把省委工作部署体现到人大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中,推动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地。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就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和重要立法、监督、“代表行动”等人大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委请示报告。切实担当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机关党组、专(工)委分党组的领导,及时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加强自身建设,展现人大精神风貌。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受到深刻洗礼。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工作制度,修订常委会议事规则、各专工委分党组工作规则,将常委会法规工作室更名为法制工作委员会,更好地推动人大工作发展。狠抓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干部三支队伍能力建设,实行年轻干部“揭榜领衔”立法修法项目研究制度,开展“十大创新工作评选”“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等活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

二、毫不动摇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植根于人民的天然优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依法履职中体现初心使命,使每一项立法、每一项监督、每一个决议决定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湖北实践。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民主具体地、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都是为了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常委会认真落实“双联”制度,实现联系基层省人大代表全覆盖。坚持常委会负责人与代表座谈制度,面对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形成体察民情、连接民心的“直通车”。健全省人大各专(工)委对口联系人大代表机制,深化代表对常委会、专(工)委工作的参与。全省建立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室、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8695个,推动代表更加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以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为契机,广泛动员选民依法参加选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

推动民生福祉更大改善。近年来,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把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保障、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议题,先后制定反家庭暴力、学校安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共法律服务等条例,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作出关于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今年,常委会将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规,开展人口与计生条例、安全生产条例、燃气管理条例修订调研论证,组织省市县乡人大同步开展学校安全条例贯彻实施专项监督,加强对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监督,开展安全生产等“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食品药品、劳动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执法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由主任会议成员领衔,对《关于扩大城乡贫困妇女两癌救助范围的建议》等20件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努力办成一批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去年疫情期间,常委会组织各级代表开展“五进五访”,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破解“大疫之后必有大灾”难题。今年,开展“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代表在行动”,开展专题询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人大代表的岗位优势和个人专长,推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智慧和力量。本届以来,常委会先后出台代表工作13项具体措施、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规程等文件,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服务代表更好发挥“耳目”“渠道”“权力”作用。建立代表建议及时处理机制,探索在大会期间开展代表建议阅看服务,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2934件,确保“群众意见说了不白说、代表建议提了不白提”。

三、毫不动摇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套有效保证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政治制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巨大的组织优势。省人大常委会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当中,放到全省发展大局当中来谋划和思考,坚持“三个紧紧扣在”,有力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助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防控之初,紧急启动立法修法快速反应机制,作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禁食野生动物2个决定,授权政府根据需要依法采取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加强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宣传解读,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防控的局面。解除封控、恢复重启后,及时召开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听取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报告,依法作出奋力夺取“双胜利”决定,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一致行动。依法及时做好重要选举任免工作,确保党中央和省委提名人选全票当选,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广泛动员全省9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涌现了张定宇、罗杰、阎志等一批人大代表先进典型。

全力助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作为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省经济恢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常委会开展党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落实专题调研,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以及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等拨付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许可省政府先组织债券发行再报告,推动经济复苏。组织开展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执法检查,深入120多家企业单位调研,详细掌握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听取和审议省“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多件代表建议实行集中督办,推动解决部分地区工业园区用电贵、用水贵、用气难问题,受惠企业近万家。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恢复到2019年的95.6%。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3%,恢复到2019年的98.7%,全省经济保持快速全面恢复性增长态势,实现了开局漂亮,为全年精彩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力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工作的监督,狠抓中央扶贫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开展灾后重建水利补短板、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粮食安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报告,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支持做好抢险救援、灾民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助力“十三五”圆满收官。坚持人大整体联动、五级代表共同参与,持续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直接间接走访贫困户近百万户,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办理近2万件,推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饮水安全、道路交通、易地扶贫搬迁等一大批突出问题。开展“聚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抓好“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总攻全面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中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四、毫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省,充分发挥良法善治的治理优势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人大及其常委会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负有重大职责、承担着重要任务。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小快灵”“小切口”,突出务实管用,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法治助力省域治理现代化。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11”制度体系的重要部署,紧紧围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就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城乡社区治理等立法开展前期调研论证。今年,围绕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制定修订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长江大保护、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政处罚等4个方面,对现行有效的212件省本级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议、决定进行全面清理。认真组织新修订的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普及,促进贯彻实施。对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报告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转发。

法治助力长江大保护。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拥有长江岸线1061公里,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保护长江责任重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要求,抓紧制定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形成与国家法律相配套、具有湖北特色、比较完备完善的湖北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制定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15件,作出法规性决定7件,集中修改、清理、废止生态环保方面的法规30多件,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筑牢长江生态屏障。先后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推动长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让法律法规长出最硬的“牙齿”。

法治助力建设支点。继2013年考察湖北后,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湖北提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殷殷嘱托。常委会紧紧围绕助力省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重点加强武汉城市圈和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立法,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认真贯彻省委关于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施意见,加快修订湖北省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条例,为建成支点凝心聚力、提供法治保障。

百年风雨,铸就辉煌;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根本政治制度的形式见证和保障了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统领新时代人大工作,全面肩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责,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奋力推动新时代湖北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 辑: 刘 冬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