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第十三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
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1年1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于学军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1年01月27日 09: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作简要汇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理念重大创新、发展方式重大转变,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十三届全国人大把维护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疫苗管理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生物安全法,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报告,筑牢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法治防线。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推动和监督疫情防控法律实施,为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卫生健康事业,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以来,我委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500余件,数量居承办单位前列。2020年承办建议1436件,较上年增加502件,其中牵头办理793件。我委高度重视代表意见和建议,把办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国“两会”后即召开委党组会,传达学习“两会”精神,将建议办理纳入重点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成立委领导任组长、办公厅组织协调、主要司局负责办理的领导小组,建立台账,任务到人,压实责任。代表团建议及其他重要建议办理答复由委主要负责同志审定签发,其他建议办理答复由委分管负责同志审核把关,确保办理质量。二是严格办理程序。修订委《建议办理工作手册》,印发《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通知》,规范办理流程,实行分办、拟文、审核、发文、归档全程网上办理。建立代表建议B类答复台账155件,明确办理时限。加强督查督办,先后印发12期《建议办理情况通报》。三是做好沟通协商。根据社会关注热点,整理《卫生健康工作答复口径》,供代表提出建议时参考。对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卫生健康工作建议分析报告》和27期《代表重要建议摘编》,供有关方面参阅。创新建立200余人的“代表委员论健康”微信群,做好与代表的日常沟通,增强办理的针对性。对涉及多部委多司局、疑难复杂的建议开展面对面协调,强化委内委外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解决。四是确保办理实效。针对8个承办的“重点督办建议”,成立专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邀请代表及其他部委,多次召开线上线下的座谈会,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努力做到“办理高要求、落实高质量”。我委承办的建议、议案均已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办理完毕,代表们对办理工作及答复意见均表示满意。

建议凝聚着代表的心血和智慧,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办理好代表们的建议,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一、有力推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完善,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代表高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仅在全国“两会”前,代表们就提交了206件疫情防控建议。我委共承办了467件疫情防控相关建议,占承办总数的32.5%。这些建议多数来自抗疫一线代表,他们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科研攻关、宣传教育等工作,提出很多务实管用可操作的建议。我委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直接吸纳融入到抗疫斗争的政策措施之中。一是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印发七版防控方案,提出病毒潜伏期和实验室检测标准,为科学制定防治政策奠定基础。先后发布65类防护指南和55个技术方案,覆盖全场所、全人群。二是加强医疗救治。对所有患者实行免费治疗。先后制定8版诊疗方案。加大药物筛选攻关力度,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推出了一批临床有效的中药和西药。三是做好信息发布。建立严格规范、专业高效、分级分层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123场,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我委官网和政务新媒体开设抗疫专题页面,每日发布前一天疫情信息,官方微信、微博阅读量逾42亿人次。配合中宣部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全面展示我国抗疫事实。四是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推动建立“健康码”信息平台,动态识别健康风险,促进人员跨区域安全有序流动。五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积极商有关部门出台了薪酬待遇、工伤认定、职称评聘、心理调适、人文关怀、先进表彰等多项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

二、有力推动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抗疫斗争实践表明,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织紧织密“防护网”,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代表围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疾控体系、强化疾病监测预警、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法治等方面,集中提出了423件建议。其中,“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由我委牵头办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督办。我委把建议办理同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部署,起草完成《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提交国务院审议。组织专班起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部门和地方意见。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2020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56.6亿元,支持全国603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落实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00亿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三是研究起草改革完善疾控体系政策文件,重点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目前文件已按程序报批。四是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增加医务人员直接报告渠道,拓展专业、部门、社会信息报告渠道,提高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同时强化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出疫情预警。

三、有力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深化医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方面代表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我委承办260件相关建议,主要涉及“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我们积极吸纳代表建议,推进深化医改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一是发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作用,积极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坚决打通降价药品和耗材进医院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得实惠。二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规划设置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呼吸医学中心、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口腔医学中心,联合发展改革委投入15亿资金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减少群众跨区域就医。印发《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三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全面推开社区医院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已有17500多家基层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积极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了村医基药补助标准,出台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四是落实落细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协调解决10余种紧缺药品供应短缺问题。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事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抗菌药物主要监测指标持续向好。

四、有力推动健康扶贫和健康中国行动,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代表十分关心健康扶贫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工作,我委承办了141件建议,主要集中在做好贫困患者救治、提高贫困地区服务能力、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控、精神卫生、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我委积极吸纳代表建议,一是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1900多万贫困患者,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历史性消除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二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治。贫困地区艾滋病高发态势得到全面遏制,“三区三州”结核病、包虫病危害得到控制并逐步消除。制定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持续推进癌症等慢性病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在武汉等地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三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配合疫情防控开展了系列爱国卫生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五、有力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人大代表提出了87件建议,我委进行了认真研究。一是采纳代表关于完善老龄政策体系的建议,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其中延迟退休年龄、建立长期护理险等纳入了中央文件。二是采纳代表关于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的建议,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在91个地(市)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实施“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启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创建活动。三是采纳代表关于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议,制修订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喂养与营养指南、保育员标准等系列规范,在290多个城市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试点,新增托位10万个。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监督,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保障。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余 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