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需办好哪些事?
文/《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小健
原标题: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需切实办好哪些事情?
导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办好哪些自己的事情?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同志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各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补齐外贸发展短板,更好发挥外贸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与世界经济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办好哪些自己的事情?10月23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同志一致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各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重从培育外贸新业态新增长点、挖掘中西部外贸潜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发力,补齐外贸发展短板,更好发挥外贸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与世界经济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增长点,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如何引导和培育贸易新业态新增长点,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建言献策。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成为促进贸易发展的新业态新增长点。为促进跨境电商更好发展,王宪魁委员建议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和监管体系,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他具体说道:“在物流配送和物流吸引上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集装箱卸不下来拿它当仓库不行,集装箱得提高周转率。但是集装箱卸下来之后,空箱率高了也不行,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各大公司和地方配合协作,上下联动,各部门之间配合。”
“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型业态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建议推动海关、邮政等部门尽快建立跨境电商邮包和快件的统计体系。”谢广祥委员说,打造自有出口品牌是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目前,海关已经建立起品牌出口统计,建议制定鼓励品牌出口的具体支持政策,并协调海关定期通报品牌出口的相关情况。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刘新华建议,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鼓励外贸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科创板上市。一些新的贸易方式,特别是数字贸易方式之类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后应该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挖掘中西部外贸发展潜力,形成内陆全面开放新格局
优化外贸国内区域布局,提高中西部地区外贸比重,形成内陆全面开放新格局,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分组审议中,大家建议加大中西部开放力度,支持国内中西部地区承接外向型企业,挖掘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潜力。
谢广祥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商务部也持续优化外贸的国内区域布局,中西部地区的外贸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建议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自贸区申建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方面向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倾斜。
“我们在中西部地区调研时看到,当地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的愿望很强烈,但是接什么、不接什么,迫切需要有关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徐如俊委员建议,有关部门要重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地和承接转移示范地的培训和认定工作;要把好产业转移的关口,不能让落后产能原封不动地转移到西部去;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要引导转移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加快增设自贸试验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作为我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纵深推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如何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鲁培军委员说,今年上半年,全国特殊区域进出口增幅较同期外贸进出口高5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6.9%,以占全国两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实现了约六分之一的外贸总量。他建议,进一步加大自贸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
全国人大华侨委委员叶双瑜认为,从2013年上海设立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以来,已经有了6年的成功实践,并且设立了18个自贸试验区。“建议在这些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加快增设自贸试验区,推广复制试验区创新的政策措施,在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和内地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抓紧规划和批准设立新的自贸试验区。”
与此同时,要更加注重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王东明副委员长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不断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抓品质强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
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产品。只有产品质量过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结合到外贸企业调研掌握的情况,乌日图委员特别强调提高外贸产品的质量。他说:“那些高科技、高质量的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很受欢迎,也很有竞争优势,因为价格比较低;但是也有较低端的、低质量的产品进入国外市场,虽然价格很低,但名声不好,比如有些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还有极少数的假冒伪劣产品。”
“这些低质量的外贸产品不仅自身没有发展前途,也给中国制造抹黑。”在乌日图看来,没有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优化,其他的都是白搭。真正能够在国外生存发展的,主要是靠质量。
谢经荣委员认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卖得多,还要卖出好价格,由物美价廉变成物美价优,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利润,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他就此建议,一方面,国家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支持外贸产品的品牌宣传,特别是在国外的宣传,改变国外对中国产品的认识,提高外贸产品的美誉度和附加值;另一方面,要以各种方式支持国内大超市、大卖场走出去,使其逐渐成为我国外贸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从而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李锐委员也认为,应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他具体建议,依托园区培育产业,加快品牌培育,特别是民族品牌的培植,同时加快产品产业链的打造;大力增强贸易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出台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实施意见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准则,使“中国标准”成为“世界语言”
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总体上仍掌握在美欧发达国家手中。作为国际贸易中的大国,中国在谋划运筹经贸规则体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会人员在分组审议时指出,中国应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积极维护国际贸易双赢、多赢发展。
“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经贸条约和协定规则的融入,要经历模仿追随阶段、掌握适用阶段、出现不适尝试改变阶段、领域主导和规则制定阶段。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领域的国际规则及其风险利弊,应该有相应准确的研判。对于国际规则参与权、制定权,应该制定有步骤、有规划的整体措施。”全国人大代表杨松建议,要尽快提升国际经贸规则参与制定的能力。
赵宪庚委员认为,外贸工作主要是把我们的产品、技术、服务推出去,推到国际市场上去。“怎么能够推出去?要重视标准建设工作。因为标准是这些产品、技术、服务推出去的‘通行证’,如果对这个工作重视不够的话,对外贸工作是不利的。”他建议,在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要更加注重标准建设,努力使“中国标准”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骞芳莉表示,据中央网信办的统计,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4.8%,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我国应立足产业优势,主动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体系的建设。支持企业层面参与建设全球性的跨境贸易服务基础设施,探索形成贸易领域新的商业规则,支持我国数字经济企业在海外的兼并收购,潜移默化地输出我们的规则和标准。如阿里巴巴在土耳其收购了一个叫Trendyol的电商企业,现在都在采用阿里的技术标准及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