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大:发挥代表作用 保障代表履职
原标题:发挥代表作用 保障代表履职 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省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代表工作亮点综述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础性工作。目前,陕西省五级代表有8.1万多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65人,陕西省人大代表558人。1954年8月,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陕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了。陕西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致经历了创立建设、曲折徘徊、恢复重建、探索发展、全面推进5个历史阶段。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从此陕西省与全国一样,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1979年12月,陕西省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后,陕西省人大代表工作经历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创立了一系列的务实管用的办法和经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四十年来陕西省人大代表工作的历史回顾
人大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历史缩影,是陕西省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见证。回眸陕西省人大代表工作,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之前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建设、曲折徘徊这两个历史阶段,先作一个简要回顾。从1954年8月到1966年5月,是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建设阶段。1954年8月陕西省选举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86人,8月5日到12日召开了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从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到第四次会议,在促进陕西省完成“三大改造”、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显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曲折徘徊时期。这一时期,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破坏,代表工作基本瘫痪。后来,把陕西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算作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改革开放后,代表工作呈现出恢复重建、探索发展、全面推进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经历三个比较明显的历史阶段:
一、自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颁布的宪法,到随后地方组织法、选举法等一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标志着代表工作进入了恢复重建阶段。这些法律的颁布实施,改变了过去人民委员会取代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改变了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改变了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恢复设立各级政权和同级人大常委会。这个时期,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常委会议事规则,陕西省人大工作逐步恢复正常化,做到了一年至少举行一次代表大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常委会会议,每次大会都听取审议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为发挥代表作用奠定了现实基础。比如,陕西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一些代表提出了《关于三原县省医疗仪器厂多年来未能解决汞污染反而准备扩建的问题》等三项质询案,常委会根据大会主席团的决定,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认真办理。这三项质询案,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在1988年1月召开的陕西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有86位代表提出《罢免冀玉锁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案》。此后陕西省六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省七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通过了相关决定。在1989年4月召开的陕西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对原安康地区行署专员魏明生,提出罢免其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的议案。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工作日益活跃。各级人大常委会普遍组成代表小组,组织代表视察,提出批评建议,对于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纠正工作中的失误,改进工作作风,解决人民群众的迫切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自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代表法,到党的十八大之前,陕西省人大代表工作进入了探索发展阶段。这期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七大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人大工作的总体要求,为陕西省人大代表工作探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期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陕西省人大代表工作呈现出3个明显特征:首先,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陕西省代表工作需要的法规制度体系。制定了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实施代表法办法、代表视察办法、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省人大代表的意见、陕西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等10余项涉及代表工作办法,基本覆盖了代表参加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代表活动开展、代表履职保障等各个方面。第二,积极开展了服务全省大局、发挥代表作用的探索实践。从陕西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开始,每年安排陕西省政府领导向代表通报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以及委员会有关会议;定期向代表寄送常委会公报、常委会重要工作安排和重要活动情况资料;坚持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执法检查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次年中专题调研活动;会同陕西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联合召开陕西省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将代表建议直接交给承办单位;常委会领导牵头包抓1-2件重点代表建议的督办,并由相关委员会与“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督促办理,最终将结果反馈代表。第三,主动建立了一套适应代表履职需要的服务保障体系。从工作机构设置上,1993年陕西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将原有的在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6个地区所设立的人大工作联络组,改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地区工作委员会。1998年陕西省九届人大常委会之后,全省地改市相继完成并设立人大常委会,扩大了与代表的直接联系。同时陕西省市人大常委会还加强了对各县乡人大建立代表小组或代表活动室的指导,推动了代表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2005年10月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代选工委办公室成立了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处,专门负责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代会,以及闭会期间的工作联系和活动组织。从2009年起,免费一对一为人大代表配备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受到了代表和律师的普遍欢迎,中央和省上100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国引起了良好反响。截至目前,陕西省由各级人大工作机构直接管理的“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代表活动室”等1681个,在村、社区等设立的3349个,这5030个各级各类工作平台,使陕西省8万多名五级代表活动有阵地、工作有载体,密切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代表活动经费上,我们把陕西省人大代表的标准从最初每人每年800元调整到3000元,再到现在的5000元;每年为代表征订《中国人大》《民声报》《法治与社会》等报刊杂志,累计购买图书20000余册。积极回应代表需求,帮助解决了一些代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具体困难等。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我们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实践创新和制度执行,陕西省人大代表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在制度机制建设上,2013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推出《关于加强省人大常委会与省人大代表联系和省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2018年又将常委会的“两个联系”拓展为“三个联系”,在过去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增加了委员会联系代表的要求。同时,按照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专业特点和个人意愿,组建了教科文卫、农业农村、财经政法3个全国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并以陕西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为依托,成立了9个代表专业小组。从2018年9月开始,每次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常委会领导面对面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加强常委会与代表联系。在代表活动开展上,围绕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每年组织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对26个专题开展了视察调研。针对专题调研和视察中发现的问题,仅在陕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380多件建议、50件议案。坚持代表列席常委会制度,不断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和重大活动的广度。邀请代表参加有关论证会、听证会等,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在自身建设上,组织对全省10个设区市、107个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008个乡镇人大主席进行了全覆盖初任培训;根据中央18号文件精神,2016年1月、2017年9月先后2次召开县乡人大工作座谈会,2019年5月召开了全省人大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培育典型,交流推广经验;四赴安康市调研,帮助总结推广“四同一建设”经验。目前,安康市呈现出“多点开花”“好中有优”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以规范乡镇人大主席团、促进代表日常履职、督导村民自治“三位一体”的“旬阳样板”,人大一线工作法的“石泉做法”,率先在全国的人大系统内制定工作绩效标准的“镇坪经验”,鼓励代表走进庭审现场的“宁陕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的“安康品牌”。
二、本届以来的人大代表工作主要做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从新时代加强制度建设的战略全局、从发挥国家制度体系的整体功效出发,以建设“两个机关”为目标,以落实“三个联系”为抓手,以发挥代表作用为主线,在完成大量代表工作日常保障的同时,面上发力、点上突破、整体推进,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完成了多年想完成而未完成工作,为全省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是抓近谋远,统筹完成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面对换届后70%以上的新代表这一现状,人代选工委把提升代表能力和素质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在打基础、利长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先后收集、整理和核对了当初68名全国人大代表和565名省人大代表的详细信息,为每位省人大代表配备律师,提供“一对一”履职免费法律服务;为全国人大代表和陕西省人大代表征订报刊杂志,购发学习用书和资料。另一方面,精心谋划各项培训。将本届代表培训分为初任基础培训、专业提升培训、专题运用培训3种类型,2018年上半年分两期对503名陕西省人大代表进行了办班培训。在做好初任代表基础培训的同时,2019年组织代表赴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和厦门进行专业培训,既让代表得到理念更新,又让代表实现能力的拓展。按照“凡活动、皆培训”的理念,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关配合立法调研、执法检查、视察调研、预算审查、外事访问等活动,分别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和陕西省人大代表参加有关专门培训330多人次和500多人次。这些分层次、重实用的培训,赢得代表一致好评。
二是抓实谋深,在务实创新上有新突破。面对人代选工委日常工作点多面宽、巨细交织、任务繁重的现状,委员会抓住制约提升代表工作水平的瓶颈,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第一,出台“三个联系”规定,增添代表工作活力。将常委会的“两个联系”拓展为“三个联系”,在过去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发挥了委员会在联系代表中的积极作用。一年来,“三个联系”的推动和实施,提高了常委会、各委员会履职行权与代表作用发挥的“吻合度”,特别是推动了代表参加各委员会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使人大工作更具群众基础和工作活力。第二,开通代表服务平台,拓宽代表履职渠道。为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人代选工委把代表“网上”履职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7轮修改和完善,这一集代表知情知政、交流互动、议案建议交办、履职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已初步建成,标志着陕西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进入了信息时代,代表反映民意有了“直通车”,联系代表增加了“快车道”,代表履职增添了“新利器”。第三,注重联系指导并举,总结推广经验。2019年5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10个设区市、韩城市和30个区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负责人,在安康召开全省人大代表工作交流会。这是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历史上,首次以现场工作推进会的形式,学习安康市人大“四同一建设”经验。西安市对建议办理开展绩效评估和专题询问,兴平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汉中市代表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延安市人代会上就代表议案作出决议、代表建议办理第三方评估,宝塔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情五步工作法”,府谷县网上建立代表联络站等做法,已形成了鲜明特色经验。
三是抓点谋面,积极改进了代表工作服务的方式方法。自觉运用代表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主动改进每一次代表活动、每一项代表工作,并注重抓重点带全局、积小胜为大胜,是本届委员会工作的又一个显著特点。组织代表专题调研,在专上着眼,在实上用力,在效上做文章。在去年9月份组织在陕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中,作了3点改进:在调研选题上,将“三大攻坚战”中的脱贫攻坚、环境污染防治分别确定为2个调研组的主要内容,在工作内容上与全省工作大局相契合;在工作环节上,增加了有关“环保科普讲解”和“扶贫政策辅导”,使工作方式与调研内容相适应;在人员编组上,在充分尊重代表意愿的同时,尽可能发挥代表专业小组作用,让专业代表“对号入座”,使调研任务与人员力量相匹配。今年,在组织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开展的推进扫黑除恶、优化营商环境、养老产业发展3场专题调研中,注重发挥3个相关委员会的牵头作用,并与委员会年度重点工作相融合,将一定数量的陕西省人大专业代表与有关在陕全国人大代表混编,进行“手拉手”地视察,取得良好的调研成果。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进。在形成环节,将议案建议选题提供单位由原来省级扩展到市县,扩大议案建议来源;建立“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微信群”,对代表议案建议跟进指导;对有潜力提出议案的代表进行“点对点”的指导帮助,注重以“关键的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在督办环节,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有关委员会和所提建议代表参加,到建议办理单位督办视察。这是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将提建议的代表、督建议的委员会、办建议的单位“面对面”的现场督办,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代表建议“被满意”状况。在评选环节,注重增加代表意见的权重。召开座谈会,对所有参评候选单位,除了增加向代表“面对面”的汇报,还增加代表“实打实”提出意见这一环节。再用机关短信平台,广泛征求代表意见,淘汰代表满意率较低的办理单位参评。抓住澳门全国人大代表来陕视察接待工作这一契机,优化组织方式,改进服务水平,注重从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这次活动,着重从精选视察点、夯实工作责任、动态精简人员、及时形成《送阅件》等四个环节进行了改进。通过本次活动,让澳门代表对陕西省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展示陕西良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两地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今后代表工作的初步设想和打算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落实栗战书委员长关于做好代表工作的指示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始终保持代表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密切联系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带来新变化,在代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服务代表就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始终把发挥代表作用、保障代表履职作为基本功,真正当好代表的“贴心人”。三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中有担当作为。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善于从大局和全局层面把握重点、思考问题、推动工作,着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陕西省委工作安排落实落地。四要不断增强学习意识,着力提高服务代表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注重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中找思路,从宪法法律法规中找依据,从新时代人大工作规律和服务“追赶超越”的实践需求中找方法。在服务代表履职、发挥代表作用的具体工作中,要把搞好代表培训作为重要基础,把办好代表建议作为重要内容,把拓展活动平台作为重要途径,把保障代表履职作为关键环节,不断推动代表工作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明年,是本届人大代表工作关键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陕西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贯穿于代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建设“两个机关”为目标,以落实“三个联系”为抓手,以发挥代表作用为主线,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有所作为,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再作贡献。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专”“新”“实”“效”四个方面。
第一、代表专题调研要突出一个“专”。要围绕全省追赶超越大局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要精准,方法要对路,以“小切口剖析解决大问题”。
第二、代表各类培训要突出一个“新”。要围绕新时代对代表履职提出的新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让代表接受新的发展理念、学习新的工作方法、掌握新的履职技能。
第三、市县人大指导要突出一个“实”。要根据陕西省委对人大代表工作新要求和陕西省基层人大工作需求,把指导市县人大工作的重心落在各级代表工作平台建设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第四、代表议案建议要突出一个“效”。要围绕代表建议质效要求,注重从代表建议形成、转办交办、督办落实、反馈测评各个重点环节找问题、找对策、找方法。修订有关办法规定,为代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