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大: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进入了信息时代
原标题:活动有阵地 工作有载体 我省八万余名人大代表与群众密切联系
“陕西省五级代表有8.1万多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65人、省人大代表558人。”12月6日下午,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庆祝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代表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李保存介绍说,“陕西省8万多名五级代表活动有阵地、工作有载体,密切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发布会由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赵亚宏主持。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础性工作。40年来,陕西省人大代表工作从探索发展到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创立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办法和经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截至目前,陕西省由各级人大工作机构直接管理的“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代表活动室”等1681个,在村、社区建立的有3349个,这5030个各级各类履职平台,使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
为进一步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2013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率先制定《关于加强省人大常委会与省人大代表联系和省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2018年又将“两个联系”拓展为“三个联系”,增加了委员会联系代表的要求,提高了常委会、各委员会履行职权与代表作用发挥的“吻合度”。
为了拓宽代表履职渠道,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把代表“网上”履职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7轮修改和完善,集代表知情知政、交流互动、议案建议交办、履职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已初步建成,标志着陕西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进入了信息时代,代表反映民意有了“直通车”,联系代表增加了“快车道”,代表履职增添了“新利器”。
面对换届后70%以上代表为新代表这一现状,本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把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作为着力点,先后整理核对了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的详细信息,并为每位陕西省人大代表配备了律师,提供一对一履职免费法律服务。据统计,配合立法调研、执法检查、视察调研、预算审查、外事访问等活动,陕西省分别组织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参加有关专门培训330多人次和500多人次。
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上,将议案建议选题提供单位由原来省级扩展到市县,扩大议案建议来源;建立“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微信群”,对代表议案建议跟进指导;对有潜力提出议案的代表进行“点对点”的指导帮助,注重以“关键的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在督办环节,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有关委员会和所提建议代表参加,到建议办理单位督办视察。这是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将提建议的代表、督建议的委员会、办建议的单位“面对面”的现场督办,有效改善了代表建议“被满意”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