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滁州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监督需求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滁州市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方案》,是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计划》的滁州“施工图”。聚焦总目标,引领新发展。滁州市人大常委会把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气议事讲实话、昂扬干事在状态、合力成事勇担当,始终秉持“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工作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真监督真支持,主动服务一体化做好人大事情,在形成有效监督局面上定位人大监督需求
经济监督保趋势。围绕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围绕“冲刺总量全省第三”目标,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对接“大江北”等重点工作,及时掌握政策调整和形势发展变化,通过调研和研判,召开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全面总结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共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市委关于经济工作方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继去年“4+4+2”主题会议后,今年“3+2+N”模式直指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对接“大江北”三大热点板块,努力从多维度把握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力求查找问题精准,提出建议合理可行。
法律监督划重点。紧扣对接大江北“生态屏障”总体定位,对《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条例》开展执法检查,依法作出《关于〈滁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的决定》,制定《滁州市城市绿化条例》、《滁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共同守护好一体化发展城市后花园。在连续3年对扬尘污染防治进行跟踪监督的基础上,对《滁州市扬尘污染条例》开展执法检查,作出《关于促进绿色发展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加大马力,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
工作监督看状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监督的暂行办法》,建立“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全过程全链条监督模式,把对政府部门日常监督与年度工作目标管理结合起来,既监督工作完成情况,又察作风、察责任落实情况。2018年,对21个政府组成部门、27个工作部门开展全覆盖监督评议。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又将34个政府工作部门全部纳入监督范围。
专业监督讲精准。借“外脑”练内功,通过学术交流、校地合作、第三方评估、代表“智库”等形式,为人大监督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先后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同济大学合作,对全市家电和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调研成果为常委会开展经济工作监督提供专业支持,同时也为党委政府推进家电和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划分专业代表小组,推荐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入选预算审查监督、司法监督、立法咨询专家库,进一步充实人大专业监督力量,切实担负起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任务。
强化法治引领规范,主动融入一体化展现人大担当,在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伟大实践中释放人大监督需求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一以贯之坚持“一个聚焦、四个聚力”工作思路(聚焦党的领导这个根本,聚力服务发展这个大局、聚力人民立场这个基点、聚力依法治市这个保障、聚力探索创新这个实践),自觉接受同级党委领导,每年提请市委出台加强人大工作的文件,织密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带头贯彻国家战略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指南、入课题、作提纲,制定调研方案、确定研讨主题、举办专题讲座、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活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都始终成为学用结合的标杆、努力前进的方向。
瞄准“民意”风向标。首次以时间为节点,创新开展“接待日”“走访周”“集中月”“视察季”“述职年”系列主题活动,确保闭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的活动贯穿全年并体现在代表执行职务的全过程。代表小组“集中活动月”期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代表带头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带动50个代表小组383名市人大代表围绕“对接大江北”“创新发展”“园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课题开展各具特色活动,参与活动代表人数占总代表人数97%,收集意见建议300多条,梳理合并成130条,全部转交有关部门办理,真正实现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常态化、代表提交意见建议常态化、向政府交办落实常态化。
让法治成为一体化发展“硬支撑”。坚持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宪法,上好宪法“第一课”,市六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先后为两次代表主题培训班、市委党校三期春季主题班近1000人作宪法辅导报告,并以宪法为主题上专题党课、联合党课5次。依法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南京都市圈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的决定》,坚持用法治方式为滁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最好营商环境”。首次组织宁滁两地人大代表对跨境滁河、池杉湖保护利用和联防联控联治情况开展跨区联合视察,通过法治力量推进共同大保护。
准确把握人大监督“两个定位”,主动推动一体化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在实践创新中倒逼人大监督需求
把握大势磨砺创新意识和“突围”精神。把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作为滁州人大的重大政治责任,作为安徽省唯一城市参加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三省一市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共同探讨人大工作服务保障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准确把握人大监督的政治定位和法律定位,把探索创新作为推动人大工作的不竭动力,以党委要求倒逼人大监督需求、以监督实效倒逼政府提质增效、以人大监督压力倒逼自身履职动力,让人大监督指向更精准、需求更明确。
围绕“一体化”找准主攻方向。当好东道主,筹办好南京都市圈城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主任协商联席会议,在一体化发展中率先接轨。推动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助力重点板块率先突破。巩固宁滁两地三级人大代表跨区域调研活动成果,加强跟踪督办,推动代表建议落实、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全面落实《关于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工作协作机制的协议》,探索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协作。围绕宁滁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高校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等情况开展调研,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
紧扣“高质量”打开突破口。对标市委六届八次全会通过的《行动方案》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抓住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板块和重点事项,锁定监督目标、打开监督切口。坚持项目化监督、量化监督、数字化测评,推深做实“三问”监督工作机制,确保督到关键处、评到点子上。双管齐下做好《关于做好毗邻南京江北新区扇形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规划的议案》、《关于建设连通滁州东部(江北)干线的议案》两个1号议案督办,助力“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建设,打造一体化发展样板区。
(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