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用人大刚性监督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
综述:用人大刚性监督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
文/《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维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8月23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张春贤表示,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稳就业”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志专门对做好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作出重要批示。
据了解,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担任组长,社会委主任委员何毅亭任副组长,11位常委会委员和社会委委员,以及12位全国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5月至6月,检查组分3个小组,赴广东、云南、内蒙古、江西、山东、甘肃等6个省(区)开展实地检查,与33位五级人大代表深入交流。同时委托辽宁等10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自查。
总结此次执法检查的特点,张春贤表示,执法检查紧扣法律规定,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主要表现在,对照法律研究问题。深入学习就业促进法9章69条全部条款,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拟定42个检查参考问题,确定10个方面的检查重点。对照法律开展检查。在实地检查、地方自查、座谈汇报等环节中,始终以法律规定为准绳,一个条款一个条款对照检查,一个条款一个条款听取汇报,切实以执法检查促进政府、企业、公众对法律的再学习、再宣传、再贯彻。对照法律提出建议。依据就业促进法规定的政府和相关方面必须严格履行的法律责任,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提出明确具体的落实要求和修改建议。
执法检查组还大胆创新,探索了以下三种检查方式:
一是抓住“一先和一后”,开展前期调研和补充调研。通过赴重庆、湖南等地进行“预调研”,聚焦问题、听取建议,为执法检查正式开展奠定基础,做好准备。7月中旬,选择安徽等7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针对突出问题进行“再调研”,推动执法检查进一步深化细化。
二是抓住“随机性和针对性”,开展抽查暗访和问卷调查。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济南、广州、包头等6市12家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暗访,确保掌握真实、可靠的数据。围绕就业促进法实施中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开展专项调查分析。
三是抓住“普遍和典型”,开展广泛检查和样本分析。委托检查的10个省(区、市)平均听取14个以上部门汇报,平均检查8个左右设区的市。其中,湖北自查覆盖全省17个市(州)。坚持抓问题、抓典型、抓案例,在实地检查中提取样本,对广东东莞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云南昭通劳动力转移就业、山东威海职业教育改革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
执法检查结果显示:今年1—7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6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8%,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达5.3%,但就业局势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