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改革决心凝聚奋斗力量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侧记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后的第一个春天,中国又如约进入了全国两会时间。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来自祖国大地四面八方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他们身上,承载的是人民的重托,带来的是人民的主张,彰显的是人民的意志。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注定有着不同以往的特殊意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向全世界展示出自己的信心与力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2019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对外开放的大门要进一步打开。
上午8时许,各代表团的车辆陆续抵达人民大会堂广场外停车场。来自甘肃的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律师协会会长尚伦生将第二次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来北京,他还特意带来了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要对照看看,去年政府承诺的事项完成得怎么样了,特别是涉及民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尚伦生打算仔细给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挑毛病”。
即将步入大会堂之际,尚伦生与同样来自律师界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宗胜不期而遇。而李宗胜将目光放在了减费降税上:“希望国家注重执行层面的正确实施,避免在个别地方为了完成地方收入而执行不当,使企业反而增加负担;希望能确保企业得到实惠,彰显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希望能打通阻碍营商环境的节点,无论国企、民企、外资企业,从设立、经营到退出,都享受到政府是市场主体贴心人的服务。”李宗胜一口气说出了三个“希望”。
同样关注减税降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邵利民。他说:“尤其对于生产、加工、制造和交通等行业而言,增值税率下降,各项收费减少,减税降费效果比较明显,企业负担有所减轻。小微企业更是得到多方面的政策扶持,深受其惠。个人所得税新政的实施,更是让我们的企业职工直接享受到国家税改红利,职工群众产生了较强的获得感”。
9时许,大会开幕,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人民大会堂。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全国棚改620多万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异地扶贫搬迁280万人;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医保……
2019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要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10时45分,李克强总理用铿锵的话语结束了报告,全场随即响起热烈掌声。
这是一份说情况坦诚相见的报告,这是一份讲成绩简明扼要的报告,这是一份说问题入木三分的报告,这是一份讲未来催人奋进的报告。
“1386万人。”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廷波,用笔重重地把报告中脱贫人口数字圈了一下。这1300多万人里就有他们村里的57户114人。4个月前,唐廷波所在的泉水村已经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的很多好消息让他这个来自基层贫困县的村支书兴奋不已。下一步,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他作为脱贫带头人的主攻方向。“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基层就要从这个方面努力。去年我们村的合作社给每个成员分红1800多块钱,今年,我们还要力争把合作社继续做好,同时好好发展观光旅游业,壮大我们村的集体经济”。
看到报告中提到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十分兴奋。作为基层金融庭法官,厉莉希望通过立法的完善继续推进改革,尤其是这次大会还要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这部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会展开新一轮高水平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一场接力跑。不但要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更要跑出一个好成绩。
新征程,新格局,新使命,新作为。迎着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显示出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彰显把新一轮高水平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铿锵回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这艘“复兴号”巨轮,正在不断劈波斩浪,高歌向前。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与世界分享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经验,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东方活力,为世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
追梦无止境,脚步不停歇,我们都在努力奔跑。
开放无止境,接力不停息,我们都是追梦人! (法制日报北京3月5日讯 法制日报记者 朱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