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大常委会成立32年来首次举行专题询问 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
法制日报记者潘从武
“自治区年初安排的252个重点项目进展如何?项目前期工作还有什么不足?在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筹措和到位情况如何?重点项目年底预计能竣工多少?72个预备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近日举行首次专题询问,这些问题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的焦点。
这次专题询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32年来举行的首次专题询问。围绕自治区重点项目总体情况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自治区发改委、住建厅、畜牧厅、水利厅等1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回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
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议案和报告的一种法定的方式,一般是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就相关议题中不明晰的地方提出疑问,要求有关部门予以答复或解释,有关部门当场答复或研究后直接回复提问人。此次举行的是专题询问,被视为一种深化的询问。
“知不知道会怎么问?”专题询问开始前,一些应询位上的厅局部门负责人互相小声打探着。这样的监督方式,其实就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感到新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此前表示:“这既是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调动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积极性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的一次有益探索。”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专题询问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地围绕专项工作报告这一特定议题进行的集中问答活动。”询问人员就议题准备好问题现场抛出,应询方当场解释疑问,可由被询问机关的负责人答复,也可由被询问机关下属机构的有关负责人答复。应询方应询后,询问人员如觉得不清楚,可继续发问直至了解清楚。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项目的建设关乎发展,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快发展,所以经常委会主任会议认真研究,选择了将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作为这次开展专题询问的重点内容。”艾力更·依明巴海说。
专题询问开始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关静提问:“水利工程进展怎么样?”对此,自治区水利厅一名处室负责人坦言,一开始由于气候和其他原因比较滞后,“我们已对6个单位的项目法定代表人和施工单位进行了约谈,责成他们加快进度,如果是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就帮助他们解决。我们还对质量抽检方式进行了明确规范,总之还是要求质量第一,在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再去抓进度。”
这样的答复得到了关静委员的认可。
“这就是询问的功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提问,可以加深对‘一府两院’工作的了解,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增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繁重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理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自治区畜牧厅厅长胡拜都拉·哈赛因表示:“我感觉询问的确是一种支持,我们在会上认真接受询问,然后作出正确、详细的回答,这样的监督互动性更强。”
新疆社科院副研究员王磊认为,专题询问对于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提升人大监督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尽管专题询问作为民主监督的一种有益探索值得期待,但目前尚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去完善。王磊说,专题询问关键在“问”。委员们询问前应深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地方人大常委会可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话题经常展开专题询问,掌握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专题询问又不能止于“问”,询问后还要督促政府作出合理解释与承诺解决的事项,引导其推动工作,督促其落实、科学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将专题询问的一问一答毫无保留地向社会公开,这也是督促落实的一个手段。
“这次专题询问,本身就有特殊意义。一方面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社会了解政府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起到了推动政府工作,督促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加快工程建设的作用。”艾力更·依明巴海表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此后将总结经验,制定开展专题询问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地开展专题询问,增强监督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