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黑龙江 > 新闻报道

黑河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来源: 黑河市政府网  浏览字号: 2013年01月08日 14:45

  刘刚主持会议张恩亮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7日上午,黑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黑河工人文化宫隆重开幕。

  会场内春意融融,灯火璀璨,巨型国徽悬挂在主席台帷幕中央,在10面鲜艳红旗的掩映下熠熠生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横幅悬挂在二楼眺台,整个会场显得庄严而热烈。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大会执行主席刘刚、李斌、孟祥全、张利群、陈晓杰、何宝顺、傅广远、姜福、张世华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市领导张恩亮、赵桂英、曹力卓、李文华、姚龙、潘杨、于凤荣、李洪祥、于明海、杨弘智、陈洪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锁星,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乔洪翔,黑河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廷栋;特邀市级离退休老领导张玉田、李秉德,上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安福清在主席台就座。

  大会执行主席刘刚主持大会。

  黑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307人,出席今天会议的代表267人,符合法定人数。

  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中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市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市群团及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我市驻外机构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会议;部分曾任实职副厅级以上离退休老干部应邀列席会议。

  8时30分,刘刚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张恩亮代表黑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2012年工作回顾。

  报告指出,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三大战略”,打好“四张牌”,发育“五大产业”,建设“一都三地”魅力黑河,圆满完成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把握关键抢先机,未来发展再添助力;突出重点育产业,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关注民生增福祉,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强化服务提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心系群众,履职践诺,2012年“十二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预计全市生产总值360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收入2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37亿美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700元,均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3%。

  报告第二部分是2013年工作思路目标。

  报告提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实施矿业富市、旅贸活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坚持产业项目推动,注重质量效益,提高开放开发层次,扩大投资消费规模,办好民生实事,繁荣边贸旅游明星城,打造特色文化,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促进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发展速度与幸福指数同步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黑河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2%。

  报告强调,依据黑河欠发达、潜力大的基本市情和发展不足、实力不强、结构不优的阶段性矛盾,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要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求创新、促发展的基本方针,牢牢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扎实推进财政、金融、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和政府运行机制创新,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增强跨越发展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

  坚持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指导县(市、区)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构建区域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联动发展新格局。

  坚持实业立市,增强经济整体实力。把实体经济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载体,强化特色园区和产业项目支撑,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推进绿色崛起。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科学发展始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积极培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黑河特色的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

  坚持文化引领,提升发展软实力。用文化引领发展、凝聚力量,创新对俄文化交流机制,打造富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品牌,促进边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用文化力提升软实力,用软实力推动硬发展。

  坚持民生为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集中财力,加大投入,让群众有稳定工作、满意收入、舒适住房,城乡居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孩子们上更好的学校,老人们愉快地安度晚年,让广大群众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报告第三部分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五大工程,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报告提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对黑河而言,稳中求进,进是核心和关键,发展速度必须不断加快。提质增量,量是前提和基础,规模总量必须快速扩张。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找准发展的突破口,集中“三大战役”攻坚,“五大工程”牵动。一是打好产业项目攻坚战,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实现合作互利共赢;三是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四是实施高纬寒地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五是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六是实施对俄合作转型升级工程,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七是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放大消费拉动效应;八是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全力建设美好家园。

  报告第四部分是办好十七件民生实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报告提出,回应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意愿,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投放更多财力,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民生,集中办好“十七件民生实事”。努力解决安居问题,改造棚户区,配建廉租住房,改造农村泥草房和危房;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实施“双三零工程”,开展就业援助;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动感城市”,积极承办重大体育赛事,逐步解决市民冬季健身难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扩面提标,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市区建设黑龙江畔浴场,设立市区应急专项资金,完善美化、绿化、硬化及文体设施;创新社会管理,发展老龄事业,完善民政福利园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三无”老人、失能老人、孤儿和流浪儿童生活“幸福乐园”,为市区街路保洁员免费提供“阳光早餐”;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报告第五部分是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必须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改进作风、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提高效率,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增强各项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努力建设高效率、负责任、有作为的政府。

  报告最后提出,2013年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望,我们将乘势启航,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聚起共同奋斗的智慧和力量,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谱写黑河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会议以书面形式作了《关于黑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黑河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