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黑龙江 > 新闻报道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就财政决算报告开展首次专题询问

来源: 法制日报  浏览字号: 2011年08月15日 15:38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

  文/图法制日报记者郭毅

  前不久,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8位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2010年省本级财政决算报告提出有关问题,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公开应答。这是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2010年,我省财政支出已经达到2500多亿元,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全省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那么,2010年省级财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情况如何,重点支持了哪些产业?”刘世佳委员开门见山,抛出了本次会议的第一个询问问题。

  “从1999年开始,我省陆续设置了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资金、农产品产业化资金等,经过多年的努力,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从2009年的统计数字来看,还有调整的空间,2011年,我们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整合了21.1亿元,用于‘十大产业’发展。”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王庆江回答。

  接着,黑龙江省发改委主任宋希斌详细介绍说:“2010年,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资金主要支持复合材料、生物制药、大马力拖拉机、燃气轮机、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等一些基地建设项目。这些产业中也涵盖了‘十大产业’。截至今年6月末,36个项目建设情况很好,累计完成了121亿元投资。其中,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36个项目当中我们支持了3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笔项目资金的使用,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破解结构性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依据监督法规定,询问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就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由常委会会议开展专题询问,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答复问题。目前全国许多省市人大常委会都已陆续开展了这项工作。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海生介绍说,财政决算不仅是政府执行预算的结果,也是国家和黑龙江省各项战略决策落实情况的具体反映。选择财政决算来开展首次专题询问工作,不仅有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加深入地审议财政决算报告,履行好监督职责,而且能够增强财政的透明度,使社会公众了解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据悉,此次询问的问题,是在广泛征求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100多名省人大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是财政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预算执行管理等三个方面内容。

  会上,刘世佳、曲景文等8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分别从黑龙江省级财政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大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泥草房改造投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与加强预算监督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了询问。黑龙江省财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的主要负责人逐一认真回答了委员们的询问。

编 辑: 余晨
责 编: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