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辽宁 > 新闻报道

沈阳市人大2010年为农民致富搭“桥”铺“路”

来源: 沈阳日报  浏览字号: 2010年12月29日 09:34

    虽然是冬天,沈阳辽中县养士堡镇养前村各家的大棚里,各种反季节蔬菜长得生机勃勃。村民们对今年的大棚收入十分乐观,因为今年6月份改造竣工的万亩桥,让进出的道路更通畅了。“这桥在我们这儿叫做养前桥,以前烂得成了危桥,大家用车运农产品,稍微重点就不敢冒险走,只能绕远,耽误不少事。”村里的农民告诉记者,如今载重量15吨的汽车在上面跑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座长28米、宽7米、4孔的新桥,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架了起来,总投资38万元,全部由市财政投入。在今年起的三年里,全市共有325座这样的农业万亩大桥将分期分批地进行维修改造,为更多的农民铺就通往致富的道路。

    这条致富路的起点,是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三件议案之一——《关于维修新民等市(县)农业万亩大桥的议案》。该议案交市政府办理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成员和人大代表,对议案的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多次听取政府承办部门关于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将议案内容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开展人大代表提出的涉农意见、建议督办工作,选择其中部分重要的建议进行了重点督办。

    对维修万亩桥议案的提出、督办,只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推动沈阳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一并列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对全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针对全市相当部分的农田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够到位、老化失修现象比较普遍的问题,提出要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沈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财政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农田基础设施重点薄弱环节的修复改造进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编 辑: 王伟
责 编: 沈掌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