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六届人大常委会推进解决民生实事纪实
心系民生润泽百姓福祉
核心提示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亲民为民惠民的理念,始终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纳入人大监督视野,通过开展“三查(察)”活动、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监督,推进解决了一批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好地维护了群众利益。
关注民生执法 维护群众利益
执法检查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形式。市六届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本着“少而精、抓重点、见实效”的原则,先后开展了对献血法、环保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水法、安全生产法、义务教育法等7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常委会分别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跟踪监督推进落实。如,常委会在开展义务献血法执法检查时,要求市政府加大对献血法宣传力度,完善采血设施,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质量监管,建立保障医疗用血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血液对保障生命的作用。市政府加大了对采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兴隆台区和双台子区人流密集的商业区设置移动献血屋,基本满足了献血者的献血需求。在开展环保法执法检查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厂”地区空气污染等问题,要求市政府强化综合整治,提高监管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对“三厂”地区空气污染的整治力度,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尽快拿出科学监测数据,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市政府督促企业完善环保治理流程,在“三厂”地区加大了24小时环境监管力度,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和监测项目,使“三厂”地区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改善。在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时,要求市政府深化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努力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生活的基本问题,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在开展水法执法检查时,要求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和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切实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市政府出台了《盘锦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列入国家改造规划的7座重点排灌站进行了改造,完成11万亩现代农业渠系衬砌等工程。在开展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时,要求市政府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在开展母婴保健法执法检查时,要求市政府大力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建立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的有效机制,着力改善妇幼保健条件。市政府把婚前医学检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在县区设立婚检站,为适婚人员实行免费婚检,全市婚检率逐年上升,为预防出生缺陷构筑起第一道屏障。市人大专门委员会还就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食品安全法、辽宁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海上安全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辽宁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开展调研,监督推进市政府较好地解决了一批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了群众利益。
关注教育事业 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项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兴旺,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常委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四年来,常委会议先后两次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相关情况的报告,先后多次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费附加及科技三项经费使用和安排等工作开展调研和视察,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督促解决,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常委会针对我市在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实际,积极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对省内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强调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特色优的重点职业和技工学校,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招生规模,做到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学校办学对接区域经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等建议,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近两年来,随着兴隆台和双台子城区改造力度加大,原有部分小学被拆迁,但该建设的还没有开工,致使小学校布局严重失衡,给小学生就学造成不便,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很大比重不达标;一些规模较大的新建小区虽然规划了小学设计,居民楼已经投入使用,但政府应该投入建设的学校还没有开工,没有达到城区改造和新建住宅小区要与学校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的要求。常委会针对这一情况,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规范化建设,对市直、大洼县及油田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布局问题,在建的规模较大居民区,要切实做到学校和幼儿园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迅速启动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分校等城区学校教学楼、食堂、宿舍建设和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城区学校因建筑面积不达标和占地面积不达标,而造成的教室拥挤、大班型等问题。市政府积极着手解决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为保持人大监督工作的连续性,确保常委会对加强和改进我市教育工作的建议得到很好地推进和落实,2013年,常委会对全市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针对市政府在执行义务教育法过程中存在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偏低,违规和超范围使用教育费附加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学校布局严重失衡,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要求市政府依法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依法规范使用教育费附加,按照《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要求,科学布局中小学校,解决好部分城区学校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功能教室缺乏、大班额严重等问题,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评价学校、教师工作和学生素质标准和体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课程开齐开足,尽快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长、分管副市长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专题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加大推进力度,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注平安盘锦建设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常委会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职责,大力推进法治盘锦建设,以启动“六五”普法为契机,及时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为法治盘锦注入了持续动力。针对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各种利益诉求增加的实际,每年都要专题听取和审议公安司法工作情况的报告,组织人大代表连续四年旁听了87起案件的庭审,连续三年对和谐社区建设和警务进社区工作进行跟踪监督,连续两年对社会治安工作开展调研,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一府两院”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监督落实。常委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要求市政府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各类犯罪的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市公安机关加大治安工作力度,在全市学校设立警务室,配备专兼职保安人员,在重点地区和场所新建视频监控探头,提高了治安防控水平。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和诉讼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常委会议重点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市人民检察院《关于诉讼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市法院进一步创新执行工作机制,挖掘执行工作潜力,实施执行工作综合治理;要求市检察院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增强诉讼监督实效,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形成良性的诉讼监督工作新格局。“两院”高度重视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全市两级法院增设内设机构,建立完善执行一体化机制和执行案件执行提示、催办报警机制,对恶意逃避债务和暴力抗拒行为进行严惩并实施综合治理,使案件实际执结率大幅度上升。市检察机关建立了由驻所检察官对在押人员羁押必要性评估救济机制,在公安派出所设立了驻所检察室,把监督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侦查工作第一线,诉讼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常委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市法院《关于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市检察院《关于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要求市法院要坚持把提高民事审判质量和效率放在首位,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提升民事审判工作水平;要求市检察院深化控申检察工作改革,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引导群众合法合理表达诉求。“两院”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探索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狠抓民事审判工作和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司法公正。常委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城区巡防警务改革工作、市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市检察院关于加强基层检察院工作的专项工作报告时,要求市政府加大市区城防警务改革力度,做精机关、做专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确保警务运行更加科学、打击犯罪更加有力、保障发展更加有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要求市法院加大行政非诉案件执行和行政诉讼指导力度,提高行政审判工作水平。要求市检察院加大检务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市法院建立审结案件及时回访制度,制定了《关于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建议函》,行政审判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市检察院强化内部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量。常委会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把信访工作作为加强司法监督、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渠道,加大了信访案件协调督办力度。多次深入到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开展工作调研,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信访案件,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接访,及时批示,协调处理;对疑难信访案件,召开协调会议,加大信访案件督办力度,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关注百姓身边事 尽显大爱情怀
优美的环境,宽敞的道路,漂亮的新家,现代的设施,温馨的服务……这一切,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四年来,常委会把监督的视野延伸到民生关注的各个角落,从百姓的出行、安居、生态环境改善等大事小事入手,深入开展“三查(察)”活动,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向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跟踪督促推进解决。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年平均增长率迅速上升,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给盘锦这座人口不到150万的城市带来了诸多不便。市人大常委会以此为监督重点,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关系千家万户平安幸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强化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安全投入,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集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为确保常委会议所提监督意见的推进落实,常委会召开了审议意见交办和督办工作会议,向市政府进行了面对面交办,并成立了由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和人大代表构成的七个督查小组,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督办小组多次深入到我市道路交通一线和群众当中,了解交通安全整治情况,并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商讨解决办法,使得全市重点区域交通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常委会的这项工作被评为“2011年市直机关第三季度最佳实事”。
棚户区、平房区和城中村改造以及回迁楼建设,是确保群众安居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四年来,常委会每年都要对此项工作开展视察和调研,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回迁楼建设的突出问题,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回迁楼建设情况的报告》,要求市政府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回迁楼建设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回迁楼建设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抓好小区配套建设,做好竣工验收及回迁安置工作,确保回迁户按时回迁。在常委会的强力推进和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回迁楼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推进解决。
常委会把环保工作纳入民生监督重点,对全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辽河流域盘锦段水污染防治、新垃圾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等工作开展调研,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市政府在向海大道、中华路和305国道沿线大搞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建设“金廊银带”,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在开展工作调研时强调,要搞好规划、提高标准,精心打造沿河、沿路、沿渠、沿街林荫景观带、风光带,彰显生态盘锦魅力。常委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螃蟹沟脏乱差问题,多次深入到沿岸泵站、污水处理厂等地进行明查暗访,提出要尽快完善螃蟹沟调水冲洗工程,加快新工地区污水泵站建设等建议。市政府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使我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主任会议成员就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的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建设问题,深入到残疾人康复站、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户、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开展工作调研,要求市政府增加经费投入,把建设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列入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确保补上欠账,当年受益……四年来,常委会还对文化产业发展、食品药品监督、低保、法律援助、消防安全、城市集中供热、工商市场管理、对外劳务输出及出口、全市供暖、住房公积金管理、辽河水系盘锦段水污染、华侨村建设、市健康保险等民生热点问题开展调研或视察,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要向全市人民承诺办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府承诺办好46件民生实事,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市政府承诺办好十项48件民生工程,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府承诺办好十项民生工程26件民生实事。为确保市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得以更好地落实,常委会每年都要在人代会召开之前,组织三级人大代表开展大规模视察活动。2010年年底,常委会组织45名三级人大代表,对市六届人大一次人代会承诺的重点民生实事办理情况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政府办理46件民生实事情况的汇报,要求市政府强化责任落实,狠抓薄弱环节,解决瓶颈问题。市政府由主要领导挂帅,精心组织,加强协调,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并对推进情况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促进了民生实事的落实。2011年年底,常委会组织49名三级人大代表,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承诺的十项民生工程48件民生实事落实和重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视察。要求市政府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加快推进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2年年底,常委会组织49名三级人大代表,对市政府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承诺的十项民生工程26件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要求市政府加大民生支出投入力度,积极落实文化惠民、医疗惠民、农村土危房改造等十项26件民生实事,确保兑现承诺,推进了民生实事的加快落实,凸显了民生为本的情怀。
回望即将任期届满的六届人大常委会,法律的尊严,群众的利益,在铿锵有力的人大监督中得到了有效维护, “监督”、“民生”四个字,不断地被强化、深化,不仅呈现在报告和文件当中,更落实于扎实的行动里……这些事例以大爱的情怀、亲民的情感,不断提升着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权威和品质,让人们清晰地听到民主政治进行时的铿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