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宁夏 > 新闻报道

银川市人大常委会检查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执行情况

建议解决“大班额”问题让城乡孩子共享均衡教育

来源: 银川新闻网  浏览字号: 2009年04月21日 09:15

  3月17日至20日,由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的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银川市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重点对全市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执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深入我市城乡10所小学和7所中学走访察看,先后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241份,召开座谈会17场次,与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共291人座谈。

  取得的成果

  全市有在校生269698人

  银川市通过“普九”攻坚、“两基”国检、开展“教育强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活动,夯实了教育基础,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银川市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327所,其中小学243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所,完全中学14所,普通高中12所,职业中学7所,在校学生269698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在校生149188人,初中在校生673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99.51%。

  银川市的“两基”工作于1995年至1997年相继通过自治区政府评估验收,1999年至2003年相继通过自治区政府验收复查。2003年率先启动川区移民地区“两基”攻坚工作,于2006年9月顺利完成;2006年启动企业移交学校“普九”攻坚工作,2007年年底全面完成。2008年6月“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两基”工作被国家教育督导团总结为“银川经验”推广,2008年年底银川市率先实现“教育强市”目标。

  去年投入教育资金4000多万元

  根据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银川市将经费保障的范围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扩大到了城市学校,2006年秋季又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达到了100%,这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时,加强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银川市以外户籍学生达44695人,占三区在校生总数的34.5%,有11所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比例达到73%以上,所有外来学生全部免收借读费进入我市中小学就学。

  同时,银川市启动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鼓励品牌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协调自治区教育厅将宝湖中学办成银川一中的初中部,完成银川唐徕回民中学与银川二十二中的资源整合,将湖畔嘉苑小学办成二十一小分校,启动实验小学与金凤七小结对共建等活动。“十一五”以来,银川市投入约30亿元,完成了银川三中扩建、银川二中、六中、九中、十二中、回中迁建,银川二十二中、宝湖中学和博文小学新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170万元,实施了金凤区丰登中学、兴庆区月牙湖中学、西夏区兴泾回民中学标准化建设等14项工程建设。2008年,银川市投入教育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对51所中小学操场进行了改造;2005年以来,市本级先后投入474万元为中小学校更换课桌凳29627套,安排专项资金对部分中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进行了配置,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初步缓解教师人才不足的问题

  近三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上级编制人事部门,面向社会选聘优秀教师,全市选调、招聘教师480名。2008年解决直属中小学待调教师147名,引进硕士研究生9人;2009年3月解决直属学校2006年6月前招聘的77名大学生编制,从外地重点大学招聘17名优秀教育人才,初步缓解了中小学教师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2000年以来,全市共培训中小学教师20万人次,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41000人次,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11000多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5200人,新教师岗前培训700多人,教师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4900人,基本形成了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县(市)区四级梯次骨干教师队伍体系。2008年与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合作,开设了第一期校长培训班,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组织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安排23名中小学校长赴江苏南京、苏州、南通三市中小学挂职锻炼。

  存在的问题

  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区“大班额”突出

  4月9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报告。会议认为,银川市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城乡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教师素质在逐步提高,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还不够均衡,城乡之间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还存在较大差异,农村义务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两宜”城市建设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和到银川置业人员子女大量拥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学校校舍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日益突出。

  自2002年银川市实行学校教师定编以来,再没有继续核定编制,而城乡就读学生的增多,招聘教师由于受自治区统一考试的限制,急缺的教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造成教师缺额较大,教师教学工作负荷加大。截至2008年,三区和直属学校缺编1524人,其中市直属学校缺编940人,教师总量严重不足。还有的中小学校没有医务室,没有专业的校医,教师、学生体检还没有制度化;部分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舍抗震标准低,采暖设施落后,管线老化,留有安全隐患等。

  建议

  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学校差距

  检查组通过实地检查、综合分析问题后建议,各级政府、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普及实施力度,加强和完善教育改革的配套机制,提高巩固“普九”成果;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努力加大城市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学校“大班额”压力;坚持城市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的行动计划,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地理、生物、英语、音体美等专业课程教师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晚报记者李瑞娟文)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李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