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人大建议:放开投资领域放宽准入条件
银川日报讯(记者张晓博)银川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日前召开第二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报告后,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放宽准入领域,规范执法行为,创造宽松环境,促进全市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9.7万户,比上年增长8.8%。从业人员58.1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3.11%;完成投资5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7%。特别是非公经济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但我市非公经济总量规模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中位居后列,在呼包银经济圈中的辐射力仍然不强。而且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科技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少;加工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针对我市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创新能力弱等制约企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特别就放开投资领域、放宽准入条件方面提出了五项具体建议。
市人大建议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园区建设、市政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具体地说,一是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滨河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参与建设跨河大桥、道路交通、燃气管网、公铁联运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二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供气、供水和排污管网、雨水收集、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污水处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滨河新区工业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综合保税区、生态纺织园、科技园、开发区等产业集中区的建设和运营。四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小学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养老和康复、文体场馆、影视出版、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建设和运营。五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调剂中心,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要通过健立收费补偿机制、政府补贴、信贷贴息和用地保障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上述领域的建设。政府每年要从建设项目计划盘子里,筛选拿出一定数量的项目向社会公布,明确项目建设的选址、规模、建设内容和具体要求,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另外,市人大还就创新金融服务、提升非公经济竞争力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