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对我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研
中国人大网讯 为了做好对2007年计划预算执行及2008年计划预算安排情况的初审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预算执行情况,近日,青海省人大财经委根据贾国明副主任的指示,组织工作组对西宁市城北区、大通县、湟中县和互助县部分村2007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
2007年经公示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在全省40个县(市、行委)的270个绝对贫困村实施,建设内容共1193项,涉及养殖、种植、运输、加工、服务、教育、文化、广电、卫生、人畜饮水、道路、小型农田水利及防洪设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类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5亿元,扶持户数达4.96万户,人数22.5万人。2007年国家批复青海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共70个,涉及全省8个州(地、市)的32个县(市、区)、2个省属牧场和11个龙头企业,总投资4.0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6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0.67亿元,项目单位和项目区农牧民筹资投劳1.17万元,银行贷款0.52万元。
12月3日至6日,青海省人大财经委对三县6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和湟中县1.5万吨菜籽加工项目、互助县北山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西宁市城北区花卉保鲜库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察看,并听取了实施单位的情况介绍。这次抽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湟中县1.5万吨菜籽加工项目,总投资1507万元,资金全部到位,目前为止项目已完工95%;互助县北山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459万元,总控制灌溉面积6770亩,该工程已完成近90%的建设任务,大部分渠系在冬季灌溉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宁市城北区花卉保鲜库项目总投资231万元,修建一栋575平方米保鲜库和87平方米修剪、包装车间,该项目建成后,可使花农受益,增加农户收益,花卉基地可增加年收入80余万元。截止目前,各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项目效益得到发挥。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有效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培育了主导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群众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企业和农户收入进一步提高,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调研组认为,各级政府及组织对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终综合考核。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青海省扶贫开发规划》和《青海省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制作公告牌,对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投资等全面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进行交叉监督,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对比。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青海省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青海省财政支农、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对每一块资金的拨付使用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严格审核,县财政对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项目竣工后,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四是加强为民服务。选定项目时,由广大贫困群众自己参与管理项目、制定规划,注重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使每个贫困户有一项稳定的增收产业。做到“四不定”,即不与群众见面的项目不定、群众想不通的项目不定、群众没有打算的项目不定、群众没有讨论通过的项目不定。生产性项目的确定,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按照“三通、三有”为目标,即通水、电、路,有学校、广播、电视。做到“规划民定、项目民选、实施民管、效果民评”,充分调动广大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保证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调研组同时发现:一、今年由于受价格和疫情影响,部分村种畜尤其是种猪采购任务将延期完成;二是项目户缺乏科学养殖的经验,科学养殖技术水平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三是由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不同,行业资金与整村推进资金投向不同,难以匹配,形不成合力等,资金整合、捆绑难度较大。
调研组建议: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防疫工作,重点培训常见病预防治疗、种畜繁殖和改良、饲草饲料搭配混合、日常饲养管理等技术,指导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科学养殖的能力。二是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在同一项目区资金的统一、协调互补和按职责分口管理的工作联系制度。三要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工作,巩固和扩大项目成果,发挥项目整体效益。(财经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