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晓风 报道) 1月17日上午,青海会议中心千人厅气氛庄严热烈,高悬的国徽与鲜艳的红旗相互映衬,主席台前鲜花吐艳,生机盎然。收获“十一五”硕果的喜悦,站在“十二五”新的起跑线上,备受瞩目的青海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
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强卫主持会议。
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强卫主持会议强卫主持开幕大会
青海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本次会议应到代表395人,出席大会的代表360人,符合法定人数。
全体起立 奏国歌
主席团常务主席马福海、刘晓、桑杰、王小青、郭汝琢、刘春耀、昂毛,秘书长蔡德贵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应邀出席、列席今天上午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武警青海总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负责同志和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应邀参加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桑结加同志。今天上午的大会共有四项议程,一是听取省长骆惠宁作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审查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三是审查青海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四是审查青海省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热烈的掌声中,骆惠宁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2010年工作回顾;二、2011年的主要任务;三、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骆惠宁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回顾2010年工作时,骆惠宁说:2010年,是我省极不寻常、极其难忘的一年,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一年。玉树强烈地震突如其来,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青海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衷共济,顽强拼搏,战胜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呈现新的亮点。一是奋力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开启了新玉树建设的新篇章。二是大力推动经济提速与结构优化,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三是着力加快体制创新与对外开放,增添了奋发进取的新活力。四是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新提升。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我们围绕住房保障、校舍改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卫生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现可以宣布,已全部兑现!
骆惠宁说:过去一年的成绩,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对青海的关怀和支持,汇集了全省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向中央驻青各单位,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青部队,向所有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和青海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回首去年,我们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积累了在复杂困难局面中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经验;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正视并大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迎难而上,奋力开辟发展的新天地!
在谈到2011年工作任务时,骆惠宁强调,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动全省“四个发展”,顺利实现玉树重建目标,意义重大。
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国内外经济发展相互影响,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难题相互叠加,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越是复杂,越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任务越是艰巨,越要有攻坚必胜的信心。我们深知,在青海做成一件事不容易,需要加倍付出努力。但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方向,善于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在这片广阔的热土上,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夺取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新胜利。
骆惠宁强调,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实现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奋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骆惠宁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以内。
骆惠宁强调: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做好八项工作(一)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应;(二)加快灾后重建步伐,为建设新玉树奠定坚实基础。;(三)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合力;(四)夯实“三农”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六)推进城乡区域和人与自然相协调,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七)加快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八)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骆惠宁在报告中说,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制定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分析了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提出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系统阐述了7个方面、23项重要任务,并就规划实施做出部署。基于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推进跨越发展的任务要求,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着重把握了两个关键: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三个为主”,体现了主题、主线和路径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有机统一。二是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明确提出了“四二一六”的奋斗目标,不仅体现了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目的三者的有机统一,而且体现了纵向比、横向比的有机统一。这是“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最为鲜明的两个特点。
关于“十二五”时期的战略任务,骆惠宁强调,《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集中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经济总量走在西部前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这两个指标均实现翻一番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00亿元,比“十一五”增长近3倍。第二,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四区两带一线”战略深入实施,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充满生机的区域发展态势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5%,城乡一体化走在西部地区前列。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第三,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等向纵深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向西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外联合协作迈出新步伐。与对口支援省市、国家部委及中央企业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互利共赢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引进省外、境外资金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0%和10%。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2亿美元。第四,改善民生取得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和12%;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骆惠宁还强调:“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一是教育惠民工程。基本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二是就业创业工程。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转移农牧区劳动力500万人次。三是社会保障工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走在西部省区前列,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四是全民健康工程。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得到保障,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五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30万套,农牧区保障及奖励性住房50万套,基本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六是基础设施延伸工程。基本实现乡村规划、自来水、道路、电力、电话和互联网、文化体育、优美环境、科技服务进村到户。七是家园美化绿化工程。全省饮用水质达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八是藏区温暖工程。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藏区所有县城和重点镇集中供热全覆盖。九是文化惠民工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十是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突发事件救援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平安青海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
在谈到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时,骆惠宁指出,政府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至上是政府行为的基本准则。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对我们的行政能力和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对政府公务员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不足,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恐慌。去年,我们明确提出了加强“四个”能力建设的要求,今年要着力在深化落实上下功夫。一是深入学习调研,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三是推动高效服务,四是崇尚实干苦干。我们将围绕加强监督,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增强接受监督意识,完善监督体系。二是推进阳光政务,拓展监督渠道。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督。我们一定要把各族群众视为父母,做青海人民的忠诚儿女,既干事,又干净,鞠躬尽瘁,全心为民,努力把青海的事情办好,让全省人民满意!
骆惠宁最后强调,承继“十一五”辉煌,开创“十二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青海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大会还审查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青海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青海省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出席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在青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厅负责人,省委、省政府所属部门的负责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以及中央驻青单位、科研单位、人民团体、金融、保险、证券机构、部分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州、县、区人大、政府负责人列席了大会。
人大代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人大代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