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和谐云南
——云南省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白茫茫
1月22日下午至1月24日上午,出席云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并为今后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用高度凝练的文字回顾总结了2009年的工作,提出了2010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篇幅短、容量大、语言精、亮点多,成绩喜人、思路清晰、立意深远,是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对2009年成绩的回顾和总结实事求是,令人信服。报告运用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充分展示了2009年我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共云南省委的统一带领下,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在危机中找机遇,在困难面前奋勇攻坚,坚定信心保增长、坚持不懈保民生、坚定不移保稳定,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取得的成就,客观反映了我省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以及全省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生产自救的工作实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云南的生动实践。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0年的目标定位切合实际、使人振奋。报告用“稳定政策、灵活调控,保持较快发展;优化结构、转变方式,促进转型发展;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内需发展;统筹城乡、扶贫攻坚,推进协调发展;重视生态、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拓展空间、发挥优势,促进开放发展”六个着力点,勾画了我省2010年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尤其对切实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科学的阐述,体现了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理念。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0年的工作部署思路明确、重点突出。报告从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等若干方面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催人奋进。
代表们指出,过去的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准确判断、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我省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秦辉省长在报告中说,去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6168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490.8亿元,增加130.6亿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49.8亿元,增加479.6亿元,增长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亿元,增加1000亿元,增长3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1亿元,增长19.3%;外贸进出口总额80.2亿美元,负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实际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实际增长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6.3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以上。除外贸出口总额外,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均超额完成。
代表们还围绕今年的政府工作,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和意见。
——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减轻环境和资源承载的压力。要把思想观念转变到创新发展模式上来,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要通过技术改革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自主品牌,不断提升农业内涵,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建议落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地位。通过提升产业和产品档次,狠抓节能减排,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工作还应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规划总体方案,加强环境安全检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走源头控制,严格执法的路子。
——建议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全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要从规划源头上把握好城乡功能布局问题,注重差别化发展,避免雷同。继续强化中心城区的商贸功能,营造高档商贸业的集聚区。在乡镇层面上,要不断整合资源,发挥当地优势,进一步优化基层乡镇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因地制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薄弱的乡村要加强扶持力度,确保均衡发展。此外,还要统筹解决好村级资产的改革问题,完善农民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
——建议进一步关注民生,强化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要采取切实措施,完善医药管理体系,增加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全面推进和扶持农村与城市的合作医疗、统筹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县、乡两级基础平台建设,加快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能转变,为基层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服务。要抓紧建立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将不和谐的因素遏制在源头。要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尤其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拥堵、违章建设、无证摊贩的管理,抓好外来人员综合治理,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
——建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抓紧完善规划方案,加强汇报衔接,争取把“桥头堡”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并尽早启动实施。继续配合做好连接周边国家通道建设专项研究,加快云南境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开辟西向贸易通道。全力支持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通关便利化进程,推动解决昆曼大通道“通而不畅”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类展会的合作平台作用,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
——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建设,高度重视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确保全面完成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的目标任务。
——建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要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依法行政,简化、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决策和动作的透明度。要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构建高效规范的执行机制,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的作风与效能建设,打造名副其实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