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云南 > 新闻报道

云南省基层人大代表尽道百姓心声

来源: 云南日报  浏览字号: 2010年01月22日 14:11

 

记者 孙晓云 杨 峥 雷桐苏 刘建华 禹江宁 摄

“希望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出来,把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强烈的要求和愿望反映出来,同时,希望大家对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大、政府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1月21日举行的基层人大代表座谈会一开场,主持会议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一阵诚挚的开场白后,基层代表踊跃发言,整个会场充满了拉家常式轻松、热烈的气氛。

“关心”家乡

宁蒗摩梭人杨尔车竹玛代表一连串提了好几个问题和建议,她还拿出家乡永宁长年失修的独木桥的照片请领导“关心”并帮助解决

说民情,诉民意,为民代言,为民分忧,彰显出人大代表“民生为贵”的责任意识。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基层代表不约而同地将最关注的目光共同投向了民生民情。

长期在基层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郭志荣代表谈及当前的乡镇医疗服务时忧心忡忡:“乡镇卫生院由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检查设备仪器少、诊断符合率低,难以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与此同时,由于广大农村群众对乡镇医疗服务信任度不高,导致了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出现就诊拥挤、病床紧张、住院困难的状况。而公共卫生发展滞后导致县级疾控中心等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较弱。”他建议要加大经费投入,科学合理地核定卫生人员编制,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服务。

“建议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五保供养资金问题,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特困户的生活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扩大农村社会救助面并提高救助标准,使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赵金莲代表把话题引向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多方面的,应该改变那种‘养儿防老’的思想,积极推行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进一步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丰汝菊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巧家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熊榜玲代表则以一组数字,道出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流失现象的严重,她建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出台相关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失现象加以限制,确保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龙陵县幼儿园园长王琪芳代表建议,加大对幼儿园危房改造的力度,同时严把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使幼儿园发展得更好。

曲靖市一中的特级教师任玲代表带来了“开展义务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建议,“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如何加强自我评价的诚信度?如何保证社会监督的有效性?”一连串的问题揭示让在座的教育界代表们深感认同。她认为,保证教育的公正公平在当前尤为重要,建议在各州市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地区作为试点。来自楚雄的张芸代表,以自己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的切身体验,再次谈到了“减负”的话题,她提出,中小学不是考试的训练营,老师和学生都要充分享受教与学的过程,建议中小学校要真正做到减少考试科目,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禁止周末补课。同时她还谈到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如何吸引师资人才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重点关注一下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农村小学校点布局进行调整之后,整合了资源,节约了办学成本,但又出现了卫生、安全、生活、工勤等人员严重不足的新问题。”大理州巍山县马赛育代表的一席话,得到了众多教师代表的认同。代表们热议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在座的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合理利用教学资产、加强配套设施管理、提高教师待遇”等代表们关心的问题被一一认真记录下来。

作为企业代表,来自个旧市的马柱伟代表最关心的是去年矿业政策调整后个旧市的50余家矿业企业面临着转型所带来的民生问题。这50个企业的生存牵动着上万人的就业问题,他希望在政策调整期间,人大和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从数字电视收费、农村公路管养、农村互联网建设到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重视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建立贫困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座谈会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占据了现场代表发言相当大的比重,字字句句饱含了代表们的真挚情谊。

宁蒗摩梭人杨尔车竹玛代表一连串提了好几个问题和建议,当说到当地新农合参合率不高时,白恩培饶有兴致地与她交流起来:“不应把参合率作为一个硬指标进行强求和考核,但对想参合却交不起钱的农民要尽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杨尔车竹玛高兴地来到白恩培身旁,拿出家乡永宁长年失修的独木桥的照片请他“关心”,白恩培微笑着答应帮助解决。

情倾“三农”

“三农”工作是全省发展的重中之重,服务“三农”重在创新。众多代表对如何更好地推动“三农”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来自蒙自县的古琼秀代表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红河州苗族聚居村寨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些苗族村寨多属高寒冷凉地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不少苗族村寨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死角,希望加大对苗族村寨的扶贫力度,切实加快苗族村寨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农科战线上奋斗多年的蔡兆翔代表对目前云南省村级农技服务网络尚不健全感到忧虑。他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突破资源瓶颈的道路。目前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提出:“应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村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带领村民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提高服务水平,将农业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蔡新云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随着林改的深入,农民造林护林的热情高涨,建议省里进一步加大对森林火灾险的扶持及推广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予以适当的补贴,让农民通过入保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投入和辛勤劳动成果,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让林业这一兴滇富民的绿色产业更健康地发展。

陈远梅代表及丁文胜代表在发言中则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的培育上。陈远梅代表建议对蚕桑产业发展中的引进企业进行扶持引导、评估及优化整合,以做大做强云南蚕桑产业。丁文胜代表则希望能加大对核桃等地方特色产业的支持,让农民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产业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大农村教育卫生事业投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注“三农”,情倾“三农”。言谈之中,代表们的真情和智慧跃然眼前。

关注“角落”

麻栗坡县大坪镇镇长王理云代表亮出了自己的“家丑”,全乡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卫,没有一个停车场,没有一个垃圾处理场

切实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云南边疆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基层代表疾呼的重要话题。

“和顺镇是一个以旅游为基础的乡镇,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有突破,让种植业围绕旅游业来做。”腾冲县和顺镇镇长寸炜代表举例,他们把以前低产的农田改种上莲藕,广大游客在荷花淀里流连忘返,光一支荷花就能卖到5元钱,仅这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200元,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请求上级部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渠道,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来自罗平县万兴隆工贸有限公司的唐玉生代表经过长期的调研,结合农村的发展问题,一次性提出6个建议:针对传统扶贫手段单一的实际,他提出了企业与村社签订目标责任制,用项目带动扶贫的办法;针对农民工培训乏力的现状,他提出了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并加强监管,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的建议;针对煤炭资源整合力度较慢,办理采矿权程序多、时间慢、欠规范的问题,他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的意见……

“城乡退役士兵应采取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安置,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同享党和政府的恩泽。”、“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应彻底理顺民办公助、公办民助教育的关系,让人民群众平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自会泽县民政局的糜祖琼代表和昆一中退休教师童吉仁代表的发言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关爱贫弱群体、均衡发展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代表们的话匣。

“建议在加快县级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关注边疆集镇的建设。”麻栗坡县大坪镇镇长王理云代表亮出了自己的“家丑”,全乡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卫,没有一个停车场,没有一个垃圾处理场。老百姓以路为市、乱占乱摆现象突出,在赶街天甚至全部跑到镇政府办公楼上厕所,严重影响了镇政府的工作秩序。

“近年来,赌博、偷盗等现象在山区较为突出,造成了人民群众对政法单位和政法工作人员的不信任、不满意。建议在加大城镇治安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山区社会治安经费的投入。”施甸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杨媛代表说。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社干部待遇。”、“农村低保名额向边疆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基层特别是对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力度。”一句句发言,一条条建议,饱含着代表们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强烈关注和美好愿望。

抓实“小事”

师宗县五龙乡的余晶凤代表为当地村民叫苦:“我们最大的难题就是交通和饮水,真的太难了!没有自来水,更谈不上饮水卫生,公路不通,连摩托都走不了。”

决策指引方向,执行决定成效。基层人大代表在肯定云南省近年来推行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对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效能政府提出了新的希望。

来自楚雄的何志芳代表把自己调研的情况搬到了会场。作为企业老总的她所关心的问题自然逃不开企业减负,她希望政府、国有金融企业和社会各界能为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她反映昆明与楚雄间火车、汽车营运不能适应楚雄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更加便捷和服务优良的交通需求与现在的交通服务差距很大,阻碍了滇中城市间互动。

来自大理的郭华代表和文山的戴筠代表反映了基层财税问题和基层在积极完成扩大投资中所面临的困难,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配套资金紧缺,在中央和省级资金到位后地方难以做到配套资金的全覆盖。希望省财政能建立专项资金,给予贫穷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补助和倾斜,支持项目发展。来自宣威的白存珍代表建议,在今年干旱、煤电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对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在用电、用煤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元江县的傣族代表刀桂芳希望在项目审批方面要做好上下对接,以保证项目尽快尽好建成、发挥效益。她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各类监督、评价和追究机制,保障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努力提高执行力。

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更加关注贴近群众生活的“小事”。长期在临沧耿马基层工作的李国忠代表对如何做好霜冻灾害工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耿马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生低温霜冻4次,每次的灾害造成损失超过千万元。在他看来,现在分部门实施防灾管理效率和总体效能都不高,这给防灾经费造成浪费,他建议成立专门的霜冻防灾部门,配置人员,保障经费,更加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字芳红代表来自临沧凤庆县凤山镇,她对农民培训工作很着急,凤山镇5万多农民,去年只培训了500多,农民培训缺口巨大,她希望各级政府能更加重视这项关乎千万农民发展的工作。来自师宗县五龙乡的余晶凤代表为当地的村民叫苦:“我们最大的难题就是交通和饮水,真的太难了!没有自来水,更谈不上饮水卫生,公路不通,连摩托都走不了。”她的发言急促而情真意切。

非公经济代表舒群反映了她从事农业产业和对外农产品贸易中碰到的困难,建议进一步做好昆曼大通道通关便利化、提高蔬菜保鲜质量、树立云南农产品品牌意识、加强与来滇投资外商沟通交流,白恩培仔细询问了相关问题后说:“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着许多丰富的具体内容,还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做很多工作。”(完)(记者 王永刚 张雪飞 陈晓波 李翕坚 黄华 尹朝平 陈云芬)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沈掌荣

相关文章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