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审议贵阳市工作调研报告
日前,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日前听取审议了“关于对贵阳市人民政府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进行评议的调研报告”、“关于对贵阳市人民政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评议的调研报告”,审议了“关于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三个报告分别提出了我市在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融资担保难制约微企发展
“融资担保难以成为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组在“关于对贵阳市人民政府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进行评议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微型企业创业时间短、规模小、资本积累慢、收益不稳定、缺少抵押物和信用记录,向银行申请贷款较难。
报告同时指出,金融部门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方式单一,贷款手续繁杂,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不多。此外,贷款利息没有更多的政策扶持,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报告还指出,我市对扶持的微型企业重点不突出。据相关资料统计,今年我市扶持的4426户企业中,“六大重点行业”仅占46.5%,显现出对重点行业扶持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
报告建议,大力推进微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开发适合微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低保户经济状况查证难
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组在“关于对贵阳市人民政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评议的调研报告”中分析指出,城乡人户分离、不如实填报家庭收入、不配合调查、农村居住分散和收入的不确定等因素,造成家庭收入调查核实困难,我市对城乡居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的查证方法亟待解决。
根据市民政局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63898户131585人,上半年共计支出保障金25330.60万元。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对3749户家庭进行信息比对,其中:新申请城市低保的1878户,比对出82户有工商营业执照;273户有公积金缴纳记录;212户有住房登记记录;135户有车辆登记记录;4户有纳税记录;27户有养老院保险金缴纳记录;上述平均信息检出率为6.5%。在申请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的1871户中,比对出92户有工商营业执照;191户有公积金缴纳记录;83户有住房登记记录;153户有车辆登记记录;4户有纳税记录;27户有养老保险金记录;上述平均信息检出率为4.89%。
报告提出,虽然我市已于今年6月建立了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但由于住建、人社、车管、地税、工商、公积金等部门的信息属于保密范围,无法通过核对系统获取,只能依靠原始的人工比对方式获取信息,另外无法从金融部门获取存款信息这项核心信息,使我市对城乡居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受到限制。
报告建议,市政府要进一步统筹协调,明晰责任,确保住建、人社、车管、地税、工商、公积金等部门与核对系统形成信息联运,打造收入核实自动比对网络,同时主动与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对接,积极稳妥地推进查询存款信息工作,健全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
劳动保障协理员待遇亟待解决
“我市劳动保障协理员工资待遇低,流动性较大,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不稳定。”市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日前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建议,提高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待遇。
报告指出,我市劳动保障协理员有近2000人,承担着在社区或乡镇协助辖区居民办理劳动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具体事务,并承办劳动监察维权相关事务以及为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等劳动保障方面的大量基础性工作,繁重而重要。但由于我市劳动保障协理员是公益性岗位,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其待遇是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水平的120%的标准执行,外加“五险”参保,我市中心城区协理员的综合待遇在1500元/月左右,三县一市农村协理员的综合待遇在1250元/月左右,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造成劳动保障协理员的流失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协理员流失现象尤为突出。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各项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前移和下沉,协理员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而待遇较低,与承担的工作任务十分不对称,我市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待遇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