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主任会议开进社区
编者按:渝中区人大常委会打破程序化固有模式的做法,把主任会议开进了社区,把议题的审议放在更为具体现实的宽阔环境中,通过直接听取百姓呼声,了解百姓所求,将审议和监督并举,实行同一议题主任会议审议与常委会会议审议逐层推进的跟踪审议监督,实现了监督工作的有效突破。
主任会议开进社区
“七星岗街道居民李某某,男,58岁,参加居民医保二档。病情:胃癌(手术治疗),在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发生医疗费总额25469.4元,符合医保目录费用:18201.65元,医保报销金额:5160.5元……”
2009年5月,在渝中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一份调查材料中,我们看到了一组这样的实例。在这些例子中,居民医保报销最大金额的一例达到了15039.7元,当然,这一组实例仅仅是2009年年初的部分情况摘选,时值渝中区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也仅仅才6月余的时间。6个月的时间对于涉及如此重大的民生问题来说实在是很短的一瞬间,然而就是这一瞬间,却倍受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
医保问题引起关注
依然是5月,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对政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进展情况听取了专题报告。在主任会议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卫生信息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而居民医保却不尽如人意。当这一组让人欢喜的数据呈现在大家面前时,还有一组数据也让大家十分关注,那就是医保投入和政策比较。比起周边区域,渝中区的医保政策和投入都不是最好的,与主城各区相比,从参保缴费标准、实际报销比例、保险适用范围、续保优惠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同时,运行半年余的居民医保基金节余数额比例较大。常委会工作部门向会议提供的调研报告对这一组数据作出了具体分析。这份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高度重视。
主任会开进社区
围绕这项议题,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8年的7月22日,这是渝中区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运行的第52天。按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负起了居民首诊和联合转诊的任务。因此,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一改往日的做法,决定将会议开进社区,现场了解情况,审议政府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启动工作。这种现场召开主任会议的形式还是渝中区人大的第一次。
这一天清早,参会的主任、副主任们,列席会议的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一到现场,就开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个诊室与就诊的病人攀谈——
“居民医保好是好,报销手续太复杂,要跑好多趟哟!”
“参保要全家一起保,这还是有点问题。”
“报销可以象职工医保那样在社区卫生中心刷卡就好了。”
“报销比例太低啦,有些药报销不到!”
“转诊看病程序多,社区卫生中心条件要再好些,我们就不去大医院了。”
“政策还是有些地方搞不懂,看看再说吧。”
……
看到是人大代表来听意见,就诊的群众争相谈感受,有的输液瓶还挂在手上也主动站起来谈意见。大家在客观肯定居民医保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后,毫不隐瞒地谈了自己的真实看法。
会议按时举行,卫生服务中心简陋狭小的会议室里,密集地排列了三十多个座位。政府分管副区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卫生局局长无一例外地参加会议。主任会议听取了政府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启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情况汇报,而来自常委会工作部门的调研报告反映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政府各个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平台人手缺乏,而办理居民医保所有手续均靠手工完成;办理手续的基本工作经费不足,一个街道社会保障平台仅有一万元;居民医保药品报销目录范围较窄,和城镇职工医保报销目录差距较大;参保政策不完善,参保人员条件设置还有明显缺陷;政策宣传方式较单一……
主任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争相发言,气氛热烈,大家直接从政策层面、工作机制、经费投入进行解剖分析,和参会的政府负责人充分交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向和方法。面对一项新工作,认识上的高度统一使大家把问题集中到最终的归宿点:如何让百姓真正享受到居民医保带来的实惠。会议少了几分尖锐,多了几分探讨,小小会议室里氛围格外融洽,议题审议成为人大政府共同分析讨论问题,形成共识与合力的最佳平台,支持、帮助与监督在这样的审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会上留下这样一条意见:明年常委会将继续追踪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政府工作情况报告,重点关注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经费投入,实现工作监督的有效追踪。
套餐式追踪监督
按照主任会议确定的意见,新的一年里,常委会的工作意见中把听取政府关于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列入了其中,形成了完整套餐式的专项工作追踪监督。
一切工作如期而至,常委会第17次会议的现场,列席了那次主任会议的委员和代表对实行了半年多的居民医保工作提出意见:为什么周边区县的投入超越了我们?作为推动健康渝中建设的中心城区,无论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社会发展进步都理应居于领先地位,我们的问题在哪里?会议审议的核心自然转移到居民医保政策半年实践后存在的问题和财政的投入上来:居民医保基金运行风险固然要防范,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但政府投入不足,政策上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基金使用和管理上手头捏得紧,居民报销比例低,大家自然有意见。审议围绕如何让广大百姓得实惠,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明确努力方向上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议题审议最终回归了上次主任会议坚持的工作方向,要求政府尽快完善政策,在努力惠及于民、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上下功夫,要加大投入,强化居民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提高居民医保支付比例,让百姓实实在在得实惠。
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的发言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赞同。会议之后的7月,区政府常务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负责人正式向会议提出了关于居民医保政策的修订意见,讨论通过了新的居民医保政策和资金投入。
7月,还是大溪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的居民一改往日的用药结算方式,他们也能像城镇职工一样只须将储有个人医疗信息的卡在磁卡机上划一下,一切结算全部完成。在自付比例栏上,他们发现得到的实惠比以前多了。目前,整个渝中区已经建成的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6月开通了居民医保与重庆市医保中心的结算通道,新医保政策在通过的第二天就可以兑现。
文/特约记者 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