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南岸区7位副区长向代表报告专项工作

来源: 重庆人大网-《公民导刊》  浏览字号: 2009年08月17日 16:05

  在南岸区今年的“小人代会”上,7位由人大选举的副区长向人大代表报告自己分管的专项工作情况,并接受代表的“评说”。此举在南岸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市也属首创。

  人大监督新风景

  ——南岸区7位副区长向代表报告专项工作启示

  动 议

  2009年初,南岸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主任会议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确定全年人大工作要点,包括确定年中“小人代会”的议题。

  从2005年开始,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开全市先河,召开半年工作情况报告会,由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负责人向全体人大代表报告半年工作运行情况,使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由过去的“一年一考”变为“半年一考”,因而被人们称之为“小人代会”。

  自创设以来,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一直求新求变:2005年“小人代会”,组织代表开展实地视察;2006年“小人代会”,首次举行选举干部现场接待代表活动;2007年“小人代会”,首次组织代表集中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2008“小人代会”则是组织各行业代表小组的代表集中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并把政府全体会议合到一起开。

  今年“小人代会”怎么开?会议主持人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经过讨论,一组成人员提出“由人大选举的副区长报告自己分管的专项工作”的动议获得了主任会议的一致通过。

  “我们希望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这一形式,深入了解7位副区长履行职责的情况,把他们拉出来‘溜一溜’,让代表们评说评说。同时,也给他们一个施政报告的平台,让代表掌握、了解副区长的工作情况,这也能更好地监督我们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汤传英说。

  对于区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创新之举,区委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对政府工作很好的推动,是对选举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有益尝试。

  随后,区人大常委与区政府进行沟通,确定报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常委会要求每名副区长的专项工作报告要实在,重点突出,不能泛泛而谈。

  常委会最后确定由王俊副区长报告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工作、朱维副区长报告危旧房改造工作、杨才明副区长报告教育工作、汪建华副区长报告商贸工作、陈江渝副区长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唐昕副区长报告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李瑞雪副区长报告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这些工作都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关乎民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汤传英说。

  而为了使代表更好地了解7位副区长的工作情况,6月底,常委会以行业代表小组为基础,将200多名人大代表分成7个视察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就7位副区长将要汇报的专项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并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到街道、企业和农村,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其间,几位副区长参与了视察、调研。

  从由区长在“小人代会”上报告全面工作,到7位副区长分别报告自己分管的专项工作,南岸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由“面”走向“点”,由一般走向了深入。

  期中考

  “截止6月30日,拆迁主体任务已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要求,完成量名列全市前茅……”

  “拆迁工作要真正做到让居民‘明明白白签约、清清楚楚补偿’……”

  “转变旅游工作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水平,是下半年工作中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7月9日,按照南岸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7名分管副区长一一登台亮相,向到会的180多名区人大代表报告专项工作,接受代表的“期中测验”。

  在现场,记者看到,会场布置颇具匠心,在镶嵌巨大国徽的红色天鹅绒帷幕背景下,会议主席台上坐着的是区人大常委会领导,7位副区长则坐在台下。会场的布局显示出人大监督的架式。

  会场还特别设立列席人员、来宾和记者等席位,包括本刊记者在内的10名记者参会报道。与会的180多名人大代表专注、认真地聆听着7位分管副区长的工作报告。

  “半年工作情况不再由政府区长一人报告,而由人代会选举产生的7名副区长分别汇报,使代表更能全面地了解人代会上确定工作计划的推行情况。同时,也让代表能更全面地了解、掌握每位副区长的执政行为和能力,更有效地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区人大代表黄文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和感受。

  对于7位副区长来说,由于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考试”,显然有些紧张。有的发言超过了规定的15分钟,有的在作报告时声音颤动,有的出现了口误。

  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区长唐昕告诉记者:“当我接到区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工作安排后,一点也不敢忽视,详细地收集素材,亲自起草汇报材料。”他认为,接受人大监督,这是法定的义务,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

  在副区长们报告完工作后,会议转入了代表审议阶段。7位副区长要当面听取代表们对自己半年工作的评价。

  “各位副区长的报告言简意赅,情况介绍非常全面深入,让我们更深入地掌握了政府工作情况的开展进度……”

  “虽然我对报告比较满意,但我还是要提几条意见和建议……”

  “园区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加强工作协调水平……”

  审议中,代表们畅所欲言,直言不讳。既充分肯定成绩,但更不回避问题。在旅游经济工作小组,来自涂山镇的区人大代表张真凤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她说,南岸区旅游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资金投入上有很大问题,特别是道路设施建设跟不上,使得很多来南岸旅游的人出行不方便,如阀门支路、仁济支路都是通往滨江路的重要通道,“我也就此多次提出过建议,可是至今不见什么进展,为什么?”

  “报告缺一个‘魂’,开展旅游主题年活动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报告对此没有明确,我们应该对南岸旅游尽快作一个高标准的定位。”周丽萍代表的发言毫不客气。

  ……

  副区长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认真地记,并不时回答代表们的询问,表示一定扎实开展工作,把代表们反映的每个问题调查清楚,每条建议落到实处,力争给每位代表一个满意的答复。

  思 考

  南岸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检阅”7位副区长专项工作的举措,引起了社会关注。

  区人大代表黄文认为,7位副区长向人大代表报告专项工作,人大对各分管副区长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追踪监督,如此监督形式是一种进步,“人大对副区长的‘期中考’,就是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生动实践,不但符合宪法和监督法的精神,而且顺应了百姓的需求。”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王学辉教授表示,让副区长报告专项工作很好地实现了人大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的结合,进一步拓宽了人大监督的渠道,完善了人大监督机制,加大了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效果。

  在王学辉教授看来,选举任免权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加强对选举任命干部监督,不仅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南岸区人大常委会的这种举措具有指导意义,无论能否取得实际效果,能把7位副区长拉到会场接受代表监督,这就是一种进步,监督本身所包含的实质意义超越了监督的具体内容。”

  王学辉说,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免权和监督权。但目前从地方实践来看,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选举和任命干部的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党管干部是党委说了算,是实管;人大管干部是一种形式,是虚管,担心人大依法管多了和党委“撞车”。一些地方的人大还担心过于认真了会影响同“一府两院”的关系。所以,目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干部的监督软弱乏力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地区“一府两院”主要领导发生的大案要案,不能不说与人大未尽职责、监督不力,使权力失去制约有关。

  二是,注重程序监督,缺乏经常性的任后监督。“一府两院”的主要领导成员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经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员则是由党委研究提名推荐,“一府两院”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任命。从目前情况看,人大对选举和任命后的干部一般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法律手段,以致有些经人大任命的“一府两院”干部不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而是以权谋私,脱离群众等。对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并不知道,致使他们脱离了人大的监督。

  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目前情况下,向人大、向人大代表报告专项工作,就成为人大监督其选举任命干部的重要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王学辉表示,解决之道在于从报告专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的、对象范围、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方式和程序,以及报告工作之前的调查研究,报告之后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等方面完善之。

  “当然,政府分管领导报告专项工作,这仅是人大对其选举的任命干部进行任中监督的一种方式。”王学辉进一步说:“加强人大对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还需要从选举任命干部的任前、任中、任后三道关口进行完善,以推进对干部监督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对此,王教授认为,首先,任前监督要更加民主化、全面化。其次,任中监督要更加规范化,除了报告工作这一形式外,还应完善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最后,任后监督要更加制度化,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群众监督。由单一的任中监督到积极探索任前、任中和任后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不仅能增强人大选举任免干部的公开性、透明度和权威性,更能保证人民的权力始终在人民的监督下行使,真正实现主权在民。

    文/本刊记者 洪丰 林墨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李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