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代表渝中区联系组调研主城区危旧房改造
今年6月至7月,渝中区即将拆除的危旧房聚集片区,来了一群陌生的人群。他们或向市民询问生活情况,或深入文物点查看保存现状,或查看拆危筹资情况,了解工作开展进度……
经询问,才知是市人大代表渝中区联系组的代表们正在开展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情况专题调研。
深入调研 寻觅良策
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截止目前,渝中区已正式启动了官井巷、京剧团、上清寺等7个危改片区的拆迁安置工作,拆除危旧房屋20余万平方米,落实安置房72万平方米(含已建和在建)。
市人大代表渝中区联系组的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主要的问题表现在拆迁安置资金相当紧缺,阻碍了工作迅速开展;安置房源严重不足,制约了拆迁安置进度;拆迁成本偏高,增加了拆迁安置工作的难度;拆迁安置矛盾突出,增加了拆迁工作的压力;规划和招商工作力度不够,未能与拆、建齐头并进和拆迁工作强制力不够,降低了拆迁行为的执行力等六个方面。
据悉,危旧房改造需要巨额资金,特别是前期启动资金要求尽快到位。但区级财政和投融资平台实力有限,加之日前国家对货币宏观调控趋紧,使主城区拆危的融资难度增大,资金紧缺成为主城区危改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相当多的被拆迁群众要求就地或就近还房,这给拆迁工作增加了难度。
建言献策 积极履职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市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们建议,要搞好拆危工作,规划须先行。“制定规划时要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只要规划符合‘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确定的大原则,就应根据城市的发展变化,对重点区域(比如解放碑CBD区域内的地块建设在符合整体城市形象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下,适当放宽建筑物的容积率和向空中、地下延伸发展的条件限制)的控规作适当调规处理,以利于对城市形态功能有重要作用的开发建设。”曾照芳代表在建议中说。还有代表建议,“必须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对已规划为文化、教育、医疗、公共绿地等社会公益设施的地块和应保护的城市历史文脉,在拆迁改造中要坚决执行,不得为了短期的资金平衡而随意更改规划功能,确保渝中区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与直辖市中心地位相匹配。”
吴永年代表建议渝中区在危旧房改造中,还应积极拓宽思路,做到拆规结合、拆建并举、拆迁与招商并进,不断提高工作力度和规划的前瞻性。“在拆迁改造中,应尽快制定出拆迁地块的控制性详规、具体地块的业态设计和景观要求,并在拆迁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早做好、做细各个地块的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土地用途、规划控制、业态需求、建筑形态等提出招商引资建议书,以便招商引资。”
代表们还建议,要继续加大拆迁力度,增强政府行政征收行为的执行力,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加快拓展安置房的来源,以缓解现房安置少的矛盾。杨朝虹代表建议“拓宽融资渠道,弥补拆迁资金缺口,这项工作更应该作为政府今后一短时间的工作重点。”(张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