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重庆市人大开展重庆能源保障能力建设专题调研侧记

来源: 《公民报》2012年第39期  浏览字号: 2012年06月05日 09:12

 

图为胡健康等视察渝北空港外环管网D711管线工程。

  (记者 张双山 文/图)下到煤炭开采一线企业、深入燃气管道施工现场……

  5月28日、29日,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重庆能源保障能力建设课题调研组”继续深入重庆能源集团属下松藻煤电公司、燃气集团公司开展调研,详细了解我市能源保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好的意见、建议,从而在加强能源保障建设上贡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健康率队调研并参加相关座谈会。

  明天谁来挖煤?

  今年一季度公司拟招工1000名,但报名仅400人,符合年龄条件的332人,参加体检的220人,体检合格的仅188人,参加培训173人,培训合格后分配到各矿只有168人。

  5月28日,在松藻煤电公司座谈时,一组数据引起调研组的高度重视,大家不约而同地询问起一个话题:为什么招工这么难?

  其实,早在2年前就有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各大煤矿应聘与招收矿工的比例,已从过去的8:1降到目前的2∶1以下。同时,各煤矿原有的矿工资源还在不断流失。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

  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煤矿工人的收入较高,用工具有较大吸引力。而现在的许多行业,如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人的工资都有所提高,矿工在收入方面的比较优势已不存在。

  “当老一辈矿工逐渐退出煤矿行业后,如何争取新的劳动力就成了问题。”企业负责人发出一声叹息。

  此外,调研组还发现,目前重庆电煤库存高,煤价存在下降的趋势,市外煤炭势必冲击重庆市场,外购煤政策面临压力;企业希望地方政府在加大对矿区瓦斯综合利用上给予补贴;矿区职工住房困难,公租房棚改区建设力度应进一步推进等系列问题,急需及时加以解决。

  气源保障是血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气源就如人体的血液,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人体的血管,所以必须加强气源的争取,那是能源保障的根本,也是保障重庆发展、保障民生的前提和根本。”2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健康率队视察燃气集团公司时,如此叮嘱。

  通过实地视察渝北空港外环管网D711管线施工现场和座谈,市人大调研组发现,虽然燃气集团公司在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视,一旦处理不好、处理不及时,势必影响发展和民生。

  如天然气资源短缺、消费需求旺盛的供需矛盾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重庆面临的供气保障压力依然巨大。同时,由于国家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的问题,地方价格机制调整不正常,已影响其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工程建设手续的办理程序复杂又困难,严重影响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意见较大。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法规的贯彻实施不力,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处理不力,造成各类安全隐患存在。

  督办落实要到位

  针对发现的问题,调研组表示,将在调研报告中充分展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在常委会审议后督促政府整改落实,确保重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重庆气源不足,但重庆要发展,能源保障就必须先行。”胡健康说,虽然重庆地区产气,但我们有气还得受“气”,因为我们没有支配权,所以各方要积极想办法,多渠道引气,保障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气源供应。

  胡健康说,能源保障能力建设调研所发现的这些问题,很多问题是企业本身无法解决的,即使自身通过各种努力,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在调研报告中要充分反映问题,做到更科学、客观、准确,从而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常委会审议后,在下一步的整改工作中,人大要加强跟踪督办,督促政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能源保障的建设,最终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编 辑: 沈娟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