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人大三措并举促推农户万元增收
在今年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万州区很多老百姓对区人大竖起了大拇指,称人大为农户增收情在最深处、帮在最实处,有人大的关心和支持,他们就有足够的信心实现增收、早日致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今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将推进这一民生工程作为全年人大工作的重点,精心谋划,积极行动,从三个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取得了实在而明显的成效。
发挥监督作用,优化生产关系保障农户万元增收
依法发展和规范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适应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从加强对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监督入手,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以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的落实。今年4月,组织实施了对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执法检查,就加强宣传培训、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大指导扶持力度、推进有序健康发展,注重与农户万元增收结合、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增产向区政府提出了执法检查意见。区政府作了认真的研究落实,一是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纳入了“六五”普法内容,同时结合“万元增收工程”、“阳光工程”、“移民后扶培训”、“创业培训”和“扶贫培训”,陆续培训合作社辅导员、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社员51000多人次;二是探索建立了“万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和“联合社”,在加强指导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创新发展路子、培育发展典型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三是加大了资金、项目、人才、品牌创立、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支持和帮扶,促进了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的有机结合。目前万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76个,注册资金1.3亿元。其中,获部级示范合作组织5个、市级示范合作组织10个、区级示范合作组织32个。这些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带动农户实现万元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烟叶、柠檬、葡萄、弥猴桃、生猪、蔬菜、水产等专业合作社发展快、规模大、运行好,有效解决了农户生产中的品种、技术、市场、农资等问题,使农户不出家门就实现了增收。
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代表行动带领农户万元增收
在人大代表中,很多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精英,还有不少是实业界的老板,是一支带领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力量。区人大常委会在“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将组织发动代表到农村创业发展、带领广大农户增收作为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了扎实有效的“代表引领活动”。常委会通过倡议发动、领导联系、项目推介、宣传典型、调研帮促、协调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了代表们的积极性,不少代表积极行动,大展身手,以各种方式带领广大农户增收。一是以公司扶持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如区人大代表、鱼泉公司老总邓学明决定,在龙沙、甘宁、高峰、郭村、五陵等乡镇新建榨菜种植基地2万亩,无偿提供良种、专用肥料和技术服务,帮助1万户农户实现增收。二是以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通过流转荒山耕地,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荒山土地的最好效益,让农户坐收租金并就地务工挣钱,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区人大代表吴晓洪在长坪乡建设香料林基地1万亩,今年可带动500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区人大代表杨座铭在太安等镇建茶园5000亩,可带动50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区人大代表牟建兴投资3500万元在九池乡建生态农业综合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龙兴环保节能建材厂,两个项目可带动750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三是以指导扶持的方式带领农户增收。分水、熊家、孙家、龙沙、长岭等乡镇的一批特色产业种养大户代表,主动联系指导当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为他们提供良种、技术和市场信息,使不少农户增收致富,有的也很快成为了当地的专业大户。
发挥表率作用,机关带头行动帮扶农户万元增收
在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常委会领导和各委室分片联系乡镇和农户,经常深入乡镇和农户调查研究,共同研究发展思路,帮助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常委会主任梁先玉多次带领机关和农委、交委、水利局、扶贫办等部门的负责人,到新田、茨竹、地宝等乡镇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农户万元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茨竹乡是常委会机关帮乡扶贫的结对单位,属高山边远乡,经济相对落后,群众比较贫困。常委会机关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茨乡的群众实现万元增收。一是将帮助茨竹马家村整村脱贫纳入全区代表行动20项行动计划,拿出10万元资金,并协调农委、水利、交委等部门共同出资100万元,帮助马家村建设10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使马家村300多农户有稳固的增收来源。二是将机关创先争优“三进三同”、“结对帮扶”活动定在茨竹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茨竹乡的贫困农户结成对子,直接到农户家中开展帮扶活动,为农户增收献计出力。目前,茨竹乡的基础设施已得到很大改善,马家村的蔬菜基地建设正在顺利推进,今年农户收入将有明显提高。(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 陈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