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大代表督促治污 还璧山一条清亮"母亲河"
71名人大代表当河段监督员治污
还璧山一条清亮"母亲河"
璧南河蜿蜒73公里,穿过璧山县城,流域面积441平方公里,是璧山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次级河流,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母亲河"。
由于近年来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业无序发展,污水大量排入璧南河,导致璧南河成了黑水长流、臭气熏天的"黑河",甚至在河岸200米开外都闻得到臭味,用河水浇灌蔬菜,蔬菜会死。
今年3月,璧山县人大代表、家住璧南河畔的璧城街道新堰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陈永才联合14名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呼吁尽快整治璧南河污染源。该议案在当月召开的璧山县人代会上被列为年度议案,璧山县人大常委会随即作出了相关的议案办理决议,并将其作为"代表行动"的重要内容。璧山举全县之力,铁腕治污。
随后,73公里长的璧南河被分成68个河段,璧山县相关领导和部分人大代表当起了河段督导长,71名人大代表担任河段监督员。
璧山县人大代表、璧城街道城中社区党委书记赵开华是河段监督员之一,他与其他监督员一起,沿着璧南河一路走访,查找污染源。"一路上,所有人被沿途的污染惊住了:污染企业直接排放,畜禽屠宰的血水直接排入河中,不堪入目。"赵开华说。特别是在璧南河蒲元社区段,一个占地19亩、养殖规模达300万只鸭子的养鸭场,将鸭粪直接排入璧南河,导致河床全部污染,河水发臭发黑。
走访过后,璧山立即对璧南河沿途污染源进行清理,并作出关、停、拆迁的处理。目前,33家污染企业已经被依法关停,207家畜禽养殖场被取缔、拆迁,9家屠宰场被关闭。
今年6月,璧南河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污染物指标均大幅下降,14个河段已经达到国家III类水域水质标准要求,一条清亮的"母亲河"正逐步回到璧山人的生活中。(杨冰)
编 辑: 刘宇
责 编: 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