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日,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由副主任李启应带领区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高峰镇、百安街道的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社区)书屋、万州体育场施工现场和区博物馆实地视察调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视察组认为,万州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一是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文化事业成效明显。区委和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将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政府常务会坚持定期听取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多次专题研究文化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工作的发展。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全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区级文化单位和团体门类比较齐全。现有一级文化馆1个、三级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歌舞团、川剧团、杂剧团、曲艺团各一个。三是城乡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绩显著。近几年来,全区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利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唱读讲传”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四是公共文化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从2006年以来,区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区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增幅均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重视公共文化队伍建设,落实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待遇,为区级文化单位增加50余名招录人员编制,给镇乡、街道配备了文化专干,优化了文化单位的人才结构,为公共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五是体育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万州体育场建设项目是“宜居万州”、“健康万州”的区级重点项目,也是重庆市远郊区县社会公益事业专项资金项目。今年3月8日基础工程开工以来,已投入资金4846万元,占概算总投资的18.7%。完成具备场地条件的基础桩510根,占设计638根的80%。今年预计投入资金1.3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50.2%。尽管受近几个月阴雨天气和搬迁等影响,仍计划在今年12月完成体育场主体工程建设。
视察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认为万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还不完全相适应,主要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仍显滞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费仍显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队伍结构不合理等不足。为把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建成渝东北地区文化中心,进一步推动万州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如下建议:
1、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万州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要与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相匹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决定》要求,对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设施要抓紧规划;对已规划的三峡科技馆、三峡会展中心、三峡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要加快实施;对三峡移民纪念馆、万州体育场、万州游泳馆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2、要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各镇乡(街道)和文化部门要切实转变重规划建设、轻管理使用的思想。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状况的监管。坚决防止和杜绝公共文化设施闲置现象,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文化设施,提高现有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的长效机制。区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努力做好镇乡综合文化服务站、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设施建设和补充书籍等资金保证。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融资、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长效机制。
4、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核机制。加强对镇乡(街道)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在开展区级文化先进镇乡(街道)评比基础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方面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同考核,促使各镇乡(街道)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陈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