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城乡老人又多一“福音”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工作

来源: 重庆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6月04日 11:38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来看望我们,给我们带来了1万元慰问金……”石会镇敬老院院长苏万强高兴地告诉几十位孤寡老人,按照市上领导的建议和要求,从明天早上开始,每位老人每天增加一个鸡蛋。

  “啪啪啪……”老人们鼓起掌来,有些老人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5月26日上午,在黔江区石会镇敬老院,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受到热烈欢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远牧亲自为老人们送上1万元慰问金,用于改善伙食。

  早在5月24日起,市人大常委会便开始了对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的调研工作。在当日听取市民政、社保、老龄委、农商行等部门,以及一些养老机构汇报后,调研组兵分两路,深入黔江、酉阳、北碚、合川等先期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区县,了解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工作情况。

  一路行来感触深

  “你们平常有没有活动?”

  “有。”

  在石会镇敬老院,调研组的人大代表和老人们攀谈上了。

  “都做些什么?”

  “唱歌。”

  “会唱什么歌?”

  “我们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几位老人抢着说,然后咧着嘴笑了。

  “那我给你们起个头,大家来唱一个。”市人大代表马英唱了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老人们兴高采烈地合唱起来……

  “这个敬老院基础设施很不错,老人们看上去也很精神,说明平常生活也不会差、心情比较愉快。”马英自己办有3个养老院,现在正在新建第4个,她对老人们的情况可谓知之甚深。

  调研组不少代表认为,一路调研下来,发觉城乡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尤其在获得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资格后,这些区县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城乡老人只要年满60周岁,登记后每个月就能免费领取80元的“真金白银”;如果缴纳一定数额经费,还将获得更高养老金。调研组获悉,在不少老人心里,这甚至比得上减免农业税。

  “在当前国力并不非常富足,各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的情况下,国家出台这个政策很不容易。而且国家是补贴55元,重庆自己加了25元,达到80元,除开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外,重庆的金额在其他省市是排在最前列的,这就更不容易。”余远牧说,这个政策很好,各级政府更要落实好,人大也要监督好,要把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怀落到实处。

  简化程序提高参保率

  “我们县为每位老人办好养老保险专设了1.7元工作经费,实践证明这对于开展工作很有好处。”酉阳县政府负责人告诉调研组。

  “这很好!”余远牧副主任表示。在此前调研中,代表们发现市里为每个乡镇配备有7000元工作经费,但这难以支撑整个办理工作。

  调研组发现,除开相关工作经费缺乏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存在群众办理身份证时间长,银行开户难;操作规程繁琐,农村中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低,自己很难完成相关参保申办手续;试点文件中缴费档次补贴一样,降低了群众参保缴费积极性;群众参保后,手中无直观凭证,影响群众对此项工作的信任度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指出,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属于公益性服务工作,不能忽视,基层劳动社保工作人员的经费要有足够的保障,最好能纳入区级以上财政预算。同时,注重提升政策灵活性,提高适应度,比如适当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合理划分不同年龄段参保标准,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提高参保积极性。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申请流程繁琐等问题,代表们建议要注重精简完善试点工作操作规程中的办事流程。“譬如如果一份文件便能涵盖所有办事流程,为何不考虑在一张纸上将这些要求处理好?这也利于提高群众参保率,真正惠及民生。”马英代表说。随行调研的市社保局、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定会积极研究这些问题,争取更好地服务群众。(记者 刘金川)《公民报》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